电商改变命运——余龙“触网”记
牵手贫困家庭 电商致富同行
凉山州冕宁县城乡镇里最破的房子要拆了!6月的一场暴雨,让这间草堆和木头搭成的小屋几欲坍塌。镇里人都说,这下恐怕连小偷都不愿来了。
22岁的余龙就住在这里。
翻看他的朋友圈,2015年前,最多的表情是“哭”;此后,最多的表情是“呲牙(笑)”。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仿佛这个年轻的小伙跟命运打了一架。因为搭乘了电商快车,他打赢了。
□郭静雯 本报记者 曾小清
年收入上十万元贫困户变身“余老板”
大凉山深处,耕地少,交通不便,普遍贫困,余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山旮旯里的几亩高低不平的玉米地,以及每月不到100元的贫困补助。
除了穷,还有病。父母接连患病去世,外公外婆年迈多病,两个舅舅身患残疾……全家只有余龙一个劳动力。
拿到高中毕业证后,小余就外出打工了,进西藏,下深圳,修路、架桥、组装零件,只要能赚钱,啥都干。“虽然每天在城市行走,还是感觉肩上扛着一座大山。”“大城市好吧?”每次打电话,70多岁的外婆都会好奇地询问。“一点都不好,没有蓝天,空气是灰色的,品相不好的野山菌还卖几百元一斤。”
尽管每月收入七八千元,给外公外婆和两个舅舅看病买药,仍入不敷出。
在深圳比亚迪工厂打工时,余龙认识了同乡邓香。一年后,两人买了一套新衣准备结婚。“城里始终没法安家,我俩干脆辞职回到了大凉山。”
“外婆家的核桃熟了,吃起来特别香。”捡核桃的空隙,余龙发了个朋友圈。资助过他上学的商人黄光亚,从这条信息中嗅出了商机:“大凉山有很多无公害的农产品,城里的有钱人就喜欢吃这个,不如试试做电商……”
余龙急忙摆手。两个多月前,他刚被一个服装老板“骗”去开淘宝店,“衣服都是劣质的,一件都没卖出去,赔了几千块。”
“这里面学问大着呢,采购、包装、推广、派送……都要学习,做电商哪有这么简单!”
受到启发的余龙,天天趴在电脑前捣鼓,在朋友圈里到处打听,啥是采购,怎么包装,如何销售……就用这种最“土”的办法,他竟把上千斤核桃销售一空!看着几百个订单,小余瞪大了眼睛:“以前背着几十斤核桃走街串巷卖不出去,现在不用出门就卖出去了。”
野山菌、水果、中药……大凉山的农产品是一个宝藏。有了成功的经验,小余“像打了鸡血似的”,马不停蹄地大量收购野山菌等各种农产品。“4斤松露赚了500多元;20斤松茸赚了400多元……”电商生意越做越顺,2015年收入突破十万元。
很快,他有了新的身份:余老板。由于订单太多,家里人都来帮忙。看病不用愁钱了,儿子也能喝上好奶粉了。
示范其他贫困户加盟“正规军”,当上电商副总
余龙在当地小有名气了。
去年夏天,凉山州政府与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手,共同打造电商***项目。国联视讯成立了“蜀品天下”凉山公司,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筹备团队结识了余龙,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我们就是看好你对农产品的了解和电商的经验,来我们公司干,做采购总监兼凉山地区的副总经理。”
以前是单打独斗,要变成管理者,余龙坦陈,最初心里直打鼓,但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加入公司后,他就开始参加州里安排的各类电商培训,包括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电商实操技能等。“说实话,以前采购产品全是凭经验,但现在必须按标准来。”余龙说,产品的成分、大小、运输等等,都必须按这个标准执行,还得定期做质量检测报告。
余老板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余总。如今,他手下管理一个十多人的采购团队,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家庭。为了帮助乡邻脱贫,公司采购的产品扣除物流等经营成本后,销售所得全部返回给贫困户。
余龙通过电商脱贫致富,在当地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彭雅云是余龙团队成员之一。今年,“余家要盖房了!”这个消息一传开,又有几个家庭贫困的年轻人找到余龙:“带我一起干呗!”彭雅云说:“在余龙身上,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