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儿媳不如亲闺女? 齐昌华照顾瘫痪婆婆十二年 用行动诠释“婆婆也是妈”
齐昌华给婆婆喂饭。
世人都说儿媳再好也不是闺女,婆婆再亲也不如亲妈。可是齐昌华却用自己的贤德、付出、理解、真情,重新诠释了婆媳关系——儿媳也能成闺女,婆婆也会成亲妈。这12年来,齐昌华一边忙着工作,一边悉心照顾瘫痪的婆婆。这12年来,齐昌华双眼角的皱纹深了,乌黑的头发中已夹杂着缕缕银丝,但在邻居和家人面前,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任劳任怨。“照顾自己的妈妈,天经地义。”齐昌华一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文/图 本报记者 穆玉菊
冬日的冕宁,寒风刺骨,异常寒冷。
早上6点,屋外还一片漆黑,家住冕宁县青石桥社区青民巷的齐昌华已经围在婆婆床榻前,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给婆婆穿衣、洗脸、梳头、做饭、喂饭。等把婆婆料理好后,齐昌华才一路小跑着去上班。下班后,齐昌华又要马不停蹄地往家赶,给婆婆喂饭、喂药、洗澡、按摩、端屎端尿,一直要忙到深夜自己才能休息。
这就是齐昌华12年生活的缩影。12年来,齐昌华一边忙着工作,一边悉心照顾瘫痪的婆婆。一年365天,齐昌华每天都和瘫痪在床的婆婆在一起,贴心照顾婆婆的起居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就这样12年如一日坚守孝心,给予老人生活、身体、心灵上的慰藉。12年来,齐昌华双眼角的皱纹深了,乌黑的头发中已夹杂着缕缕银丝,但在邻居和家人面前,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任劳任怨。“照顾自己的妈妈,天经地义。”齐昌华一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幸福和美的大家庭
近日,记者就走进了这个幸福之家。83岁的李忠英老人虽然因脑萎缩及老年骨质疏松等症瘫痪在床,但走进老人的房间,屋子被收拾的干干净净,老人身上穿得整整齐齐,面色红润,精神状态特别好。
现年48岁的齐昌华,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冕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婚后为了照顾年迈病弱的公婆,齐昌华主动放弃了小家庭安逸悠闲的生活,搬去与公婆同吃同住。2005年齐昌华的婆婆患小脑萎缩症,照顾公婆便成了齐昌华的生活重心。2010年齐昌华86岁的公公因脑血管意外去世。因悲伤度过,婆婆的小脑萎缩症更加严重,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齐昌华再次主动挑起了伺候婆婆的重担。
由于齐昌华夫妻倆白天都要上班,家中就无人照看公婆,齐昌华一家便和从城关粮站退休的二姑姐家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从此,照顾好老人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头等大事。
吃大锅饭20多年来,一家老老小小10余口人总是争着抢着买菜做饭、照料老人。20多年来,家庭成员之间从没有斗过一句嘴,从没有红过一次脸。李忠英老人的大儿子一家远在北京工作定居,在弟媳齐昌华的感染下,他们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每年过年都要回家看看老人。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亲朋、邻里、同事的羡慕和称赞。
12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
提起齐昌华,认识她的人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点赞”,因为她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演绎了家与爱的真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道”。
12年的风风雨雨,齐昌华照料婆婆就像自己的亲妈一样。卧床多年的婆婆没有受过一次气,没有遭过一丁点罪。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或者深夜,不管她手头在忙什么,一旦婆婆不舒服,都会第一时间带婆婆去医院。因为多种疾病缠身,婆婆的情绪常不受控制,脾气时好时坏,常胡乱抓人打人,齐昌华手上、脸上深深浅浅的抓痕无数。婆婆还耍小孩子脾气,吃药、打针、输液都极不配合。每当这时,齐昌华一会儿给婆婆唱歌,一会儿又给婆婆跳舞,总是想方设法逗婆婆开心地吃药、打针、输液。
“照顾妈妈,小齐比我都做得多,做得好。”齐昌华的二姑姐说,有一次,下班后为了急着回家给老人做饭,齐昌华搭乘朋友的摩托,不料出了车祸,齐昌华的膝盖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鲜血直流,至今疤痕还清晰可见。
为了保证婆婆健康饮食,齐昌华不仅费尽心思安排老人一日三餐的食谱,还努力寻找适合老人家营养的、可口的菜品。更是不畏辛苦在院坝内养了一圈土鸡专供老人食用。为了时时刻刻看顾到老人,齐昌华夫妻俩在老人的房间加了一张床,晚上就守在旁边。大半夜还要起来不时给老人按按摩,翻翻身。
老人的腿长期不运动,肌肉萎缩,脚骨头严重变形。有一次,严重到脚趾间全烂,扒开脚趾血淋淋的,还散发出臭味。看到老人难受的表情,齐昌华内心万分自责,赶紧用手小心翼翼地扒开脚趾头,指导丈夫给腐烂部位消毒上药,悉心照料。而此后,齐昌华照顾婆婆更加用心了,隔三差五的就要检查婆婆的身体有无异样。天气暖和阳光明媚时,齐昌华总爱推着婆婆到户外晒太阳、遛弯,和街边的老人交流,让婆婆心情舒畅。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齐昌华都坚持每日给老人擦洗身体,由于双手长期浸泡在水中,齐昌华双手红肿粗糙,手指关节已经严重变形。12年来婆婆虽然长期卧病在床,却从来没有患过褥疮、肺炎等并发症。就连大小便都几乎没拉在身上过。这点让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感到不可思议,夸赞老人好福气,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好儿媳。
而每每提起这些照顾婆婆的点点滴滴,齐昌华都坦然地说:“婆婆也是妈啊,只要老人过得好我做这些算什么呢。”
多年来让齐昌华感到
最幸福的是,婆婆虽然常常是糊里糊涂的,但儿媳对她的好,她内心却是清清楚楚的。清醒的时候,出生在北方的婆婆总爱拉着齐昌华的手,用几十年不变的乡音不断地说:“这个孩子好,这个孩子好......”每当这时齐昌华心里总是暖暖的。
一颗孝心感动身边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齐昌华秉承一颗孝心,身体力行,悉心照顾瘫痪婆婆十余载,在默默奉献中,也感动着身边的人。
“我多次建议她请个保姆,这样自己也轻松些,但她都婉拒了,因为不放心外人照顾婆婆。”齐昌华单位的妇女代表罗菊琳说,多年来单位组织的职工业余活动,齐昌华总是最晚到的一个,又是最早离开的一个,有时为了照顾婆婆还不能参加活动,却无半句怨言。
“老人福气好啊,儿女孝顺,特别是这个媳妇,啥子都做,左一句妈、右一句妈地叫,比女儿都叫得甜呢。”住在隔壁的邻居老人羡慕地说。
“伺候妈妈,虽然我才是妈妈的亲儿子,都不如媳妇那么孝顺贴心。”采访中,与齐昌华同在医疗系统工作的丈夫苏洪清感慨地说,因为工作自己常常不在家,照顾老人的重担就全落在媳妇身上,但她从来没有说个不字,还劝自己安心工作。
12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齐昌华的女儿从小到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母亲充满了崇拜。女儿读书放假回家,从来不在外面玩耍,总是帮着妈妈一起照顾奶奶。在家总抢着给奶奶捶背、按摩,喂蛋糕、喂饭。如今女儿已经参加工作,长大后的她更是懂得了妈妈的不容易,更孝顺、更体贴。
2013年齐昌华被评为冕宁“孝媳”。
世人都说儿媳再好也不是闺女,婆婆再亲也不如亲妈。可是齐昌华却用自己的贤德、付出、理解、真情,重新诠释了婆媳关系——儿媳也能成闺女,婆婆也会成亲妈。
更正
3月16日A02版《当之无愧“第一孝子”》一文中,“雷波县乐约乡硕额村”应为“美姑县乐约乡硕额村”,本报谨就以上错误和疏漏向读者和相关单位、人士致歉。
凉山城市新报编辑部
2016年3月18日
新闻推荐
凉山州将新能源产业确立为全州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州内一批优势新能源资源有序出让给极具行业竞争力和开发建设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从做实项目前期、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理顺项目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