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也是“家人”
旷野中的古树与羊群。 红外线相机拍到的冶勒大熊猫。 太阳升起来,山村又一片生机勃勃。 湖边坡上劳作的村民。 山坡,山花,村孩。
(上接A13版)
冶勒的云啊,不是过客,倒似个归人,尽管来来回回,却总像寻寻觅觅。
季节是个彩绘师,十一月后,绿树迅速霓裳加身,披挂万紫千红,享受自己五彩缤纷的魅姿丽影。然而绚烂的美丽,在冶勒终究短暂。山脚下几天前还莹莹的绿草,似乎眨眼间就枯黄了,紧紧地蜷缩在大地上。
冶勒的冬天来得太快。似乎春天的脚步还没走开太久,四周的山帏已是白皓皓一片。
下雪了。从峰巅到沟谷,从溪流到草甸,从山坡到湖心,每一个地方,在冬天,雪都会飘过、落下。天与地,山与水,一时间纷纷茫茫,没了尽头,没了起落。
冶勒的冬天,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来了。浑天一色的白,时间停滞下来,恍惚这世上,已没人再会知道这山中的甲子。
沉睡在茫茫白雪中的冶勒,等待的,是下一个恣意盎然的多姿山水……
与大熊猫为邻
举目皆风景,颔首聊熊猫。
春秋冬夏,何时走进冶勒,都堪称风姿卓绝的摄影天堂。而冶勒的另一个名号——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更是让这片远离喧嚣的土地声名远播。
冶勒四周高山环峙,中央坝子宽阔,境内是最高海拔5299米,最低海拔2600米,山体高差达1200-2800米,大部份山体坡度在35度以上。雨量充沛,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仅180天左右。
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把这里设立为“四川省冕宁冶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这种近乎垂直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气候环境,成就了冶勒物种丰富多样,山水多姿多彩。被誉为“物种基因库”、 “南北动物走廊”。据统计,冶勒境内目前发现植物242科746属176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长得郁郁葱葱。脊椎动物5纲25目87科186属28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38种。
保护区的大熊猫属于小相岭山系大熊猫B种群,是四川省大熊猫种群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保护区是保障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棉栗子坪、冕宁彝海等区域大熊猫种群相互交流的关键走廊。区内大熊猫种群对促进小相岭几个地区大熊猫基因交流,保护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发展大熊猫种群,促进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的稳定,避免大熊猫在小相岭最后灭绝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冶勒的大熊猫是一个独立的种群。”在冶勒已是第八代老住民的苏建华,打小就是“与大熊猫为邻的人”。如今担任冶勒乡人大主席,只要一有机会,总会侃侃而谈“冶勒大熊猫”,就象聊的是自己的家人。
早在1869年,法国传教士戴维将四川的一张奇怪的动物毛皮带到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展出引起西方世界的轰动,新物种“大熊猫”被发现。西方无数的达官显贵都想看到活体大熊猫或拥有一张熊猫皮。
据旅游策划专家、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孙前所著的《大熊猫文化笔记》记载,1928年4月,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小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就在凉山彝区的冕宁县冶勒乡境内汉呷木村太阳沟,射杀了一只老年大熊猫。
后来他们著书《追踪大熊猫》,描绘了在中国西部探险的神奇浪漫经历。由于家世显赫和书的宣传效果,在美国兴起了到中国捕猎熊猫的探险热。
“听老一辈人讲,以前有洋人在这里猎杀过大熊猫。大熊猫是冶勒的神兽,不能捕杀。”尽管对国宝的概念不深,但聊起大熊猫,耄耋老人苏足勒莫依然一脸敬畏。
设立四川省冕宁冶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后,这片时代敬畏“神兽”大熊猫土地上的人们,更是一次次谱写了“与大熊猫为邻”的和谐相处之道。
2001年、2005年,冶勒的干部群众踊跃参加,先后抢救了两只病危的大熊猫。
2010年10月、12月,短短两个月内,保护区职工利用红外线相机2次拍摄野生活体大熊猫。填补了四川省自然保护区野外大熊猫生活原貌的空白,丰富了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资料。
“当年,冶勒村民倮伍正补发现病倒的大熊猫后,协助野保处职工将大熊猫护送县城。”和大多冶勒民众一样,1997年始即在冶勒乡政府工作的葛江聊起大熊猫的事也是头头是道,“后来,据说这只大熊猫吃了县城里喂的竹子拉肚子,只好又回冶勒来砍竹子下山喂养。”
在苏建华的记忆里,冶勒大熊猫可以“肆无忌惮”,而当地村民也是极度宽容:曾经,有村民早起,发现羊圈大开。急匆匆跑去探究竟,见圈内无一只羊,只有黑白相间的一团从圈内窜出,大摇大摆,扬长而去。待侵略羊圈的这一团“黑白东西”远去,主人才回过神来是大熊猫骚扰了羊群。但是他并没有组织围捕,而是很无奈地漫山遍野寻找惊得四散的羊群。
如今,冶勒村民的“规矩”中,狩猎、放牧都不得到有大熊猫出没的地界。因为那不仅是法律、政策的边界线,更是与这个高贵“邻居”和谐敦睦的相处之道。
有个笑话,有人问冶勒全乡有多少人?某君脱口而出“加上绵羊1万多”。
笑话背后,折射出了冶勒当地村民与绵羊养殖息息相关的生活习俗。在冶勒,凡有人就有羊,凡有羊必有人。
冶勒,彝语称“约尔勒阿”,意思是绵羊羊种繁殖地。民间曾有戏言,走进冶勒大地,遍地可拾遗落孤羊回家。
“绵羊和家人一样重要,早些年要用羊毛御寒,要杀绵羊待客。现在世道好了,但发家致富还是离不开养羊。”已不出门牧羊多年,“羊倌”苏足勒莫老人依然保持着深厚的“绵羊情结”。
在家颐养天年,老人总是身上穿件纯绵羊毛纳的褂子,身下垫一件纯绵羊毛织的披毡“擦尔瓦”,从不愿更换“儿孙孝敬”的绒裤、棉衣。
顺承着老一辈对冶勒绵羊的不舍与珍爱,近年来,冶勒乡历届干部带领着村民大力发展绵羊养殖业,正将“冶勒绵羊”的名片越叫越响。
如今,走进冶勒,总能在浓雾散去的山坡上,看到村民圈好草坡;踏上广袤的草地,总能看到一群群白色的绵羊,悠然地吃着草。
据统计:2015年,冶勒乡出栏羊5606只,存栏4992只。
绵羊养殖,成了冶勒广大村民情感纽带以外最能“挣钱”的大产业。
“我们这儿的绵羊全吃天然牧草,喝高山清泉水,肉质嫩,汤鲜美,别的地方是出不了这么好的羊的。现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买主都是打电话订或上门来买。买的人多了,价格也就上去了。”牧羊人吉克木街曾一见记者就这样夸耀。
“冶勒绵羊论只卖,从不称斤度两。”与普通牧民不一样,冶勒乡乡长胡正忠似乎更注重彰显“冶勒绵羊”的品牌宣传意识,“这里冬季很长,长期食鲜草的绵羊入冬后只得吃晒干的草料。而草料口感的变化,让羊群胃口大减,一冬下来,羊身上的脂肪几乎被耗光,直到来年青草再绿时,绵羊就放大胃口大吃,浑身长肉。这时的绵羊,一层薄薄的脂肪一层鲜嫩的精肉,肉质与口感绝对与众不同。”
几年前,因国家重点工程南桠河一期工程冶勒水电站大坝位于境内,淹没了大量草地。南桠河电力开发总公司投资340余万元,由冕宁县畜牧局负责实施《冕宁县冶勒水库建设安置农牧民种草养羊项目》的发展新路。
为加大种草养殖力度,县畜牧局长期驻点进行技术培训,并建设了示范园区,广泛推进种草养殖。
尽管种草养殖已经让很多年轻的养殖户接受,但牧羊人苏足伍合仍旧要走很远的山路去放牧,固执地坚持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或许他坚持的,不仅是寻一片好草坡善待绵羊的朴素情怀,还有享受一个人领着一群羊的孤独与自由?
出门吃得饱,回家睡得好。当了“羊倌”几十年,和苏足伍合喜欢“放羊满山跑”,苏足勒莫对羊圈的修建同样苛求。
“绵羊不喜热,夏天要通风。”按老“羊倌”苏足勒莫的要求,家里的羊圈均为上下两层,冬天冷,把羊赶在下层“暖和”;夏天热,把羊圈在上层“凉爽”。
“解放前,养羊怕贼偷,怕土匪抢。现在世道太平,不像家人一样好好善待绵羊,咋个求发展?” 一直斜躺着的苏足勒莫干脆坐起来,捋一捋羊毛披毡“擦尔瓦”下摆的坠须,继续分享人与羊的故事……(下转A15版)
新闻推荐
村民被精美的摄影作品吸引观看。摄影家为村民拍照。本报讯68岁的吉夫达真,背上背着背篓,手里拿着劳动工具,准备去田里干活儿的他却放慢了脚步,眼睛盯着路旁展示出的一幅幅精美照片。“这里是哪里?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