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入住冕宁城
长征时毛泽东同志在冕宁的住处——冕宁东街陈家大院。 冕宁大桥镇,当年红军部队就是由此进入彝区。 当年地下党召开群众大会的旧址——冕宁城隍庙。
毛泽东是5月22日上午10时左右从南门进入冕宁县城。进城后,毛泽东一行由红军总部副官刘振亭带领,从桔柑巷绕道,来到县城东街距城门大约几十米的陈绍仁家。
陈昌奉等随行人员住在四合院两旁屋下边的走廊里,走廊很宽,陈昌奉几十年后回忆说,他对住在冕宁很满意。
陈昌奉介绍:毛泽东在长征中一般都不睡老乡的床铺,而是临时用门板搭。每到一地,警卫员都要忙着去找板凳和门板搭铺。冕宁陈绍仁家什么都有,陈昌奉就用现成的门板为毛泽东搭了一个宽铺。上面铺着两床毯子,再罩上一条白床单,放一个白枕头,一床薄被子,被子也是白布面料,床前摆着两张条桌,桌上放一盏旧式马灯,一个铜墨盒,两支毛笔,几支红蓝铅笔,几张对方纸。
毛泽东对在冕宁下榻的这个四合院最为满意。院内不杂乱,非常安静。房间的摆设不像一般老乡的,也不像做买卖当商人的,而是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陈昌奉在毛泽东下榻的房间里把两个白铁皮文件箱放好以后,又在床铺前面放一张条桌,以便毛泽东读书看文件。
毛泽东早年的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的情况时,就说毛泽东有“四多”习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毛泽东自己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战略眼光宽广,成为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毛泽东酷爱二十四史。他说,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
毛泽东从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中,知道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地区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凉山这块美丽富饶的地区,“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今云南昭通),南迄盐井(今盐源)。毛泽东知道,西昌因位居建昌府以西,故名。要不是几天前刘伯承、聂荣臻建议因西昌城墙高且坚固,城内有守敌4个团和许多彝兵,红军才没有攻打西昌而是绕城而过,毛泽东倒是准备好好去目睹一下西昌的风采呢。
现在,毛泽东进了冕宁城。为了弥补没有进到凉山地区的古城会理城和西昌城的损失(几天前毛泽东就听说,冕宁城比西昌和会理城修得有特色),一住下来,他就带上陈昌奉等人去观赏冕宁这座大凉山地区的古城。
冕宁城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它坐落于安宁河右岸一个宽阔的扇形坝子上。城墙有两丈多高,由砖石包砌,中间填土,相当坚固。城墙周长1098丈,东、南、西、北4个城门外都有围绕城门的小瓮城。冕宁城内像是一座棋盘,街道呈“田”字形,城周围五条山梁伸向冕宁城周围的坝子,于是便有五老下棋之说。城内东街、西街有2华里长,南街、北街近2华里。城中心的钟鼓楼共有3层,每层楼的檐口上挂着铃铛,一经山风吹动,铃铛便发出悦耳的响声。
毛泽东从城内走出城外,又从城外走进城内,在东街、北街、西街、南街走了两圈,又去钟鼓楼停留了好大一会儿,才回到他下榻的陈绍仁家。
泽东刚一坐下,警卫班长胡长保就把他要的有关西昌、冕宁的县志和古人写的有关西昌、冕宁的诗文送来了。
通过阅读胡长保送来的那些书籍,毛泽东对于冕宁县有了更多的了解。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行军几个月来,要数这里(冕宁)的群众最热情、最好客……人们放起了鞭炮,摆出了茶摊,请红军喝糖水。战士们要付茶钱,反而惹得老乡生气。”街上到处挂着标语:“欢迎红军、拥护共产党”。冕宁的老百姓告诉红军战士,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为等红军进城,城门整整开了一夜,有钱人早跑光了。当时群众还蒸了肉包子招待红军。
文由冕宁县志办提供
图由冕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我为红军带路
我家住大桥镇洛白瓦村,红军过冕宁的那年我29岁。红军到大桥那天,我就跑到大桥街上看红军。看到红军待人和气,说话讲理,心里就不怕了。一位红军首长对我说:“老板,给我们带路好吗?”我点点头,表示愿意。这位红军首长有警卫员,背着“千里镜”。他们稍作休息后就出发了。我们翻山越岭,走过羊肠小道。彝族有时在山岗“呜呼,呜呼”地吼叫。红军首长拿“千里镜”一看,看见吼叫的都是老百姓,知道他们是在欢迎红军。有的彝人下山来伸出手给红军要钱,说:“给杯酒钱!”,红军给了他们一些铜板,他们高兴地走了。我走在部队的前头,经过拖乌、筲箕湾,到铁宰宰,那一带下着大雨。为了赶路,红军马不停蹄的前进,晚上就打着火把走。
到了铁宰宰我就向红军首长说明我家里的情况,家里有老奶奶,父母、老婆和三岁的孩,不能跟他们走了。红军首长同意了,他感谢我的帮助,送了我一些东西,我就告别了红军打转身往回走。天蒙蒙亮时我到了菩萨岗,遇到了第二批红军。我一路走,从天亮到日落,一路都是红军,牵起线线,绵延不断。深夜时回到了家,向家里人讲了给红军带路一路上的情形,家里人都感到红军是世间最好的人!贺华清口述
新闻推荐
30年绘画创作坚持一个主题,10幅主题创作刻画那段红色记忆 甘霖:再现“红军长征在冕宁”
甘霖绘画作品《彝海结盟》。甘霖介绍创作红军过彝区的历史背景。文/图鲁治书本报记者杨发超“起初只知道,画关于长征的画,是当工作任务来完成。后来意识到‘红军长征在冕宁\’这段历史有必要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