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地崛起彝家新寨
西河村彝家新寨。
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在冕宁县彝海边与彝族果基支首领果基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红军还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5月20日,“红军长征过凉山80周年”采访团在冕宁县看到了西河村的彝家新寨,感受到了彝海边翻天覆地的变化。
彝海巨变 小叶丹孙子感叹变化大
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在冕宁县彝海边与彝族果基支首领果基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为长征途中有名的“彝海结盟”。
结盟后,5月23日,果基小叶丹派部下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百里彝区。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使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冕宁北部彝区,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粉碎了蒋介石妄想让石达开覆军历史在红军身上重演的阴谋。
在当年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原址,现已修建起彝海结盟纪念馆,竖立起纪念碑,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今年5月20日,果基小叶丹的孙子果基伍哈也陪几个客人来此参观。“我记事的时候,彝海镇过年前后的几个月,老百姓都要借粮食、找野菜过冬。1983年我离开这里去了县城。后来每次回来,家乡都有大变样,柏油路修好了,许多家庭有了小汽车,住进了新房……变化太大了!我们永远都记得红军和共产党的好!”
彝家新寨号称大凉山的“华西村”
5月20日,采访团刚刚抵达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村支书王利平介绍说,春天来这里更美丽,“到处是连片的梨树、桃树,红墙房子掩映在花海中,像一幅油画。”
西河村统一规划建设的民居,门前宽阔的沥青路,三角梅尽情绽放。“专门聘请了清华大学的专家设计和规划,8度防震。投资1亿多元,共建成五期。”王利平说,彝家新寨综合体内,有医疗中心、便民超市、自助银行、活动广场和幼儿园等。
“去年村集体收入达200余万元,往年最高达到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老百姓居家有别墅,吃穿有钱粮,出门有汽车,医教有保障。”王利平十分自豪地说,这里将成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华西村”。
村民李天云2013年搬进新房,两层楼的洋房占地170多平方米,“平时只有我和老婆住,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现在有了专门的厨房和炉灶,不像以前用三个石头垒灶。”李天云一个劲叫好,凭着自家几亩土地,每年种葡萄、梨子、桃子等水果,一年收入近6万元,“每年村上还按人头分红1200元!”
华西都市报记者 田雪皎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12月的夜晚,大凉山地区的冷风呼呼作响。冕宁县泸沽中学拳击馆内,12岁的女孩李全翠正对着沙袋练习出拳,汗水流淌在稚嫩的脸上。寒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馆内60多名学生的正常训练,中气十足的“嘿哈”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