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百家怨” 顺“千家气” 马建华:当好人民的和事佬
马建华(中)正在调解纠纷。
文/图 本报记者 杨发超
参与调解纠纷650余件,调解纠纷涉案金额共达3000多万元,调解率100%,调成率99%以上。这一组数据,是冕宁县司法局森荣司法所人民调解员马建华履任10年的成绩单。
公道开解“百家怨”
“调解工作要不偏不倚,秉持公道,才能明断是非,换得群众的肯定。”2005年在冕宁县森荣司法所工作以来,马建华这样说,也坚持这样做。
十年中,马建华在人民调解中始终“一碗水”端平,以公道之心“说事拉理”,开解了千家万户的种种“恩怨疙瘩”。
2005年,冕宁昌兰稀土公司务工的阿布因工受伤。治疗后,阿布自行评残,并与之为理由索要伤残赔偿金4万余元。而公司方面不认可该理由,只愿承担1万元补偿费。双方久久争执,自行协商调解最终成为拖而不决的“拉锯战”。
当时,马建华到任不久。接到案子后,他迎难而上,立即深入双方,重新判定案件事实,充分听取双方理由,最终以1万元的赔偿费“说合”当事双方。
“调解纠纷,不能以接案时的简单情况介绍主观臆断,草率定案。听取双方陈述和意见,不止是程序问题,更是公正的前提。”在马建华的调解理念中,调解成功关键在于公正,公正则源于充分平衡当事双方的正当理由和权益。
“发生纠纷,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由,有怨气。但只要以公道之心判定责任,什么怨气一般都能理顺。”公道,以一种价值观夯实了马建华十年的调解生涯。
据冕宁县司法局统计,2005年至2013年底,马建华主导成功调解纠纷650余件,调解纠纷涉案金额共达3000多万元,调成率99%以上。
贴心理顺“千家气”
马建华所在森荣司法所,服务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人口比例大,所调解的离婚纠纷因要平衡法律和民族习惯的冲突,颇费周折。
2011年,森荣乡马厂村一妇女因丈夫长期生病,她感觉生活无望而提出离婚,并要求按《婚姻法》分得家产20万元。而夫家也以“遗弃”为由,要求妻子赔偿20万元。
因调解标的争议反差过大,完全按法律调解裁判,不仅解决不了纠纷,还可能在纠缠中酿成不稳定的群体事件。马建华接案后,另辟蹊径,从承担子女抚养费的法律规定为基础,加以民族婚俗习惯调解,最终以女方承担4万元的“赔礼费”妥善解决。
“调解工作既要讲法律的严肃性,也要讲情感的人性化。调解员的公正态度是调解成功的关键,而当事双方的换位思考则是高效完成调解的基础。如何促进换位思考,就要靠调解员心贴心讲理说法。”说起调解成功的门道,马建华总能侃侃而谈,“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调解工作,在公正使用法律之时,也离不开讲一讲民族感情和民族道德礼仪。”
就是这样长期不懈“重情重法”的贴心调解,让马建华名声鹊起,也成为他轻松理顺“千家气”的基础。
成了“不顾家”的人
而与工作上的敬业勤奋相反,马建华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却成了个“不顾家”的人。
“有一次娃娃开家长会,我恰巧那天没事,前往参加。老师一脸疑惑地对我说‘你是哪个娃娃的家长?我怎么从未看见过你呢?你这个家长咋个当的呢?\’”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马建华,缘系群众“一腔情”,却少了对家庭的照顾,成了老师眼里不负责任的家长。
2011年1月,马建华的妻子因车祸造成两肋断裂及头部受伤,当亲属电话告知其车祸情况时,马建华正在该乡的马厂村调解一起婚姻纠纷,为了不影响工作,马建华没有将妻子出车祸受伤的情况告知与他一同参与调解的乡政府工作人员和双方当事人。接近深夜,当他匆匆赶到县医院时,他的妻子已在亲属的帮助下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他走到妻子的病床前,妻子埋怨地说:“我都伤成这样了,你这时才赶到!”在此后妻子长达半年的治疗过程中,马建华既要照顾受伤的妻子,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即便是这样,对于司法所的各项工作及老百姓要求帮助解决纠纷的事他都从未耽搁。
每当因工作忙照顾不了家庭而心生愧疚时,马建华总开解自己:“贴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是和群众的一种缘分,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是好事当然要不遗余力地干好。”
■在外,他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每天面对家长里短的各类案件,他都耐心说服,全身心投入工作,调成率达99%以上。
■在家,他是一位不称职的父亲,娃娃的家长会总是缺席;他也是一位不合格的丈夫,对妻子的关心太少。
■他解了“百家怨”, 顺了“千家气”,却成了一个“不顾家”的人。
新闻推荐
春运路上 冕宁站警务区的年味儿不仅有灯笼和春联 更有民警们不灭的警灯
贴春联前来个合影。春运路上冕宁站警务区的年味儿不仅有灯笼和春联更有民警们不灭的警灯文/图潘孟2月16日,全国各大客运火车站迎来了节前最后一次客流高峰,而小站冕宁却没有大车站那种拥挤热闹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