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 以心为灯 点亮生命
周仕彬手术中市人民医院供图余文清(右一)开展无痛胃镜市中医医院供图■记者戴余乐
昨(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在习惯于贴标签的当代社会,提到医生,大多数会想到不苟言笑。但你是否知道,在这严肃的外表背后:是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七八个小时的手术过后,直不起腰累得瘫倒在地;舍小家为大家,奔赴在帮扶、援外等工作中……他们用自己的专业与责任,守护着人民健康,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医师节,向所有医师致敬。
援外
乐医仁爱撒播非洲
在异国他乡,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中国医生,他们带着同事和战友的期望,带着家人的嘱托,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43岁的周仕彬,是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2011年至2013年,2016年至2018年,他先后两次主动请缨,申请参加援助安哥拉医疗队和援助莫桑比克医疗队任务。面对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现状,周仕彬和同事们与当地医生团结协作,努力克服语言、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困难,救死扶伤,帮助当地医院更新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援非医疗期间,周仕彬独立完成各类手术病人麻醉1500余例,包括常规择期手术、门诊日间手术和急诊手术麻醉。麻醉门诊患者1200余例,诊治疼痛患者537例,深静脉穿刺置管300余例,婴幼儿深静脉穿刺采血206例,组织抢救当地患者800多人次。周仕彬实施的神经阻滞技术在非洲患者术中应用得到外国医生们的高度赞许。同时,周仕彬还不断指导当地麻醉医师和麻醉技师进行硬膜外穿刺、臂丛神经阻滞、经鼻腔气管插管;指导进修实习医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护士们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培训其无菌操作技能等。
周仕彬用自己高尚的品德、精湛的医术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展示着中国援外医生的“大医精诚、大爱无疆”,树立起一个合格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的形象。然而,对于周仕彬来说,心中却仍有无数亏欠。
2011年,周仕彬刚去安哥拉不久,他儿子便高烧42.5℃到惊厥,那一夜,远在国外的周仕彬无法入睡。所幸,在家人和医院同事的照顾下,儿子第二天病情好转,这才让周仕彬安下心来。原以为妻子、儿子会有些许埋怨,没想到,妻子坚定地说:“你安心在安哥拉工作,家里一切有我。”儿子说:“爸爸,我幼儿园的同学都夸你了不起,你要照顾好自己呀。”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周仕彬内心更加坚定。“虽然非洲的工作与生活是艰辛的,但在我身后是强大的祖国和默默支持我的同事、家人,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周仕彬说。
帮扶
扶贫路上医者仁心
2018年10月,市中医医院要选派专业技术干部对口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人民医院,为期3年。市中医医院麻醉科科主任助理、主治医师余文清主动请缨奔赴前线。
因帮扶时间紧、任务重,余文清在父亲因病手术期间不能陪伴左右,他内心充满歉疚。“一想到美姑有更多像父亲一样的病人需要救治。我只能把思念和牵挂埋在心底。”
余文清全身心投入到美姑帮扶工作中。一方面,根据美姑当地情况,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另一方面,为给当地医院留下一支能继续打仗的队伍,他采用理论授课、操作示教、实践指导,以及互联网+远程教学等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帮助当地医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截至目前,共参与指导临床麻醉病例1000多例,开展的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双重引导神经阻滞、小儿骶管复合全麻等技术,填补了美姑麻醉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过去,受条件限制,美姑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不能开展2岁以下小儿的麻醉。这部分的患者往往要转院到200公里以外的西昌市医院进行手术麻醉。为此,余文清积极与当地医院沟通,找设备、开展培训,进行小儿麻醉专题讲座,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他立即带领当地医生开展2岁以下小儿麻醉。
今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余文清依旧坚守在手术室。“当时,医院接诊了一位不到2岁的颅内血肿患儿,需要立即进行麻醉。当麻醉工作完成,把患儿平安送出手术室后,已经是深夜了。”余文清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也错过了电话视频的亲子时光,但想起彝族小朋友母亲脸上的笑容,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余老师,有一个合并颈椎骨折的病人需要手术,请协助评估。”“余老师,一个肺结核病人要做无痛肠镜,需要你协助指导。”……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每当遇到疑难病症,余文清总是身先士卒,保障一个又一个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患者转危为安。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余文清默默耕耘,为健康扶贫,防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做出麻醉人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抓好美姑县今年的征兵工作,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安全打好基础。近日,美姑县召开2019年征兵工作会议。会议要求...
美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美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