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易地扶贫搬迁铺就幸福路 ——记美姑县尔其乡甲拉村第一书记曲比木达

凉山日报 2017-07-05 08:00 大字

第一书记曲比木达当起了“民工”。

7月4日正午,火辣辣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和往常一样,美姑县尔其乡甲拉村第一书记曲比木达又来到了村里的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程集中安置点,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快了,快了,今年彝族年贫困群众就能搬进新房过年了,那时候,老乡们的生活就更方便了。”望着正在修建的宽敞明亮的住宅新房,曲比木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露出微笑。

时下,甲拉村2个集中安置点的施工进度均很快,主体工程将要完工,以后每家每户都通上了电,入户路灯和网络实现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将达100%……

119户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百姓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新居,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开启崭新的日子。

扶贫搬迁:

“搬”出新生活

“要住新房了,太高兴了!”甲拉村村民吉克石也望着自家正在修建的新房,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甲拉村,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户家庭的实有人数,“量人”设计的户型,吉克石也家有4口人,属于4人户,新居有3间卧室、1间客厅和1间卫生间,加起来有90平方米。

吉克石也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上了核桃和花椒,看上去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

“去年11月就栽种下了,明年就能挂果,到时把核桃和花椒卖了,至少能赚几千元钱。”吉克石也说,核桃树是该村第一书记曲比木达引进来的,建档立卡户家家户户都有,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创收。

“以前住在山上,要卖农副产品,全靠肩挑背驮下来,现在好了,修建了集中安置房,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到乡上去逢场赶集,走路脚底都不沾泥巴,娃儿读书也方便了。”吉克石也说,要是靠自己种玉米、马铃薯的收入,可能二、三十年也不一定能住上新房,现在日子好过了,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吉克小洪是甲拉村四组的村民,今年12岁,在尔其乡中心校读书,成绩不错。她说,再过几个月,从山上搬到山下后,做饭不再烧柴,用的是电饭煲、电磁炉;还可以随时在家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料;大家不再把生活垃圾乱扔到沟渠里,而是有统一倒放的垃圾箱,村里的新生活气息将会越来越浓郁。

夯实基础促发展:

帮困难群众挪“穷窝”

在尔其乡,曲比木达的寝室里挂着一幅手绘的地图——甲拉村贫困户分布图。山川、河流的走向一清二楚,全村119户建卡贫困户的居所一目了然。

曲比木达说,这是他2015年9月就职甲拉村第一书记不久后,根据入户走访的情况,自己手工绘制的。“刚来时,为了尽快熟悉贫困户的情况,就绘了这么一张图。现在用不着了,每一户贫困户的家里都不知道去过多少回,哪一家哪一户在什么位置,是什么情况,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甲拉村作为尔其乡一个贫困村,山高路远,全乡来说是发展困难最大、问题最为凸显的村。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如何打赢甲拉村的脱贫开发攻坚战,让每一个贫困群众不掉队,都能脱贫致富,是压在曲比木达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走出大山,改变居住环境,这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2017年,尔其乡甲拉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启动实施,甲拉村的119户搬迁农户来自4个生态条件恶劣的村民小组,村民居住分散,那里人均耕地少,坡耕地比例高,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

时间紧、任务重,投入项目资金几千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新修房屋119户、完成5公里的主干道硬化、入户输电线路,实现搬迁户家家通电、实施光纤入户,完成网络全覆盖、新铺设自流引水管道8千米……

为确保群众能早日住进新居,一项项工程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快马加鞭地进行着。

“2017年10月前,新居的钥匙就能发到每位搬迁贫困群众的手中,彝族贫困群众将要住进了宽敞明亮、交通便捷、用水用电方便的新房子。”曲比木达坚定地说。

发展产业:

让老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下山之后,后续产业如何开展,是老乡们实现增收、致富的大问题,也是甲拉村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此,曲比木达显得胸有成竹:“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发展农业支柱产业,要让老乡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5年9月,曲比木达刚上任时,可没有这份底气,那时,他对农村的工作并不熟悉。“种植不懂、养殖不懂,一时半会儿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抓发展,工作起来也是四处碰壁。”

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主动向乡镇干部、向当地群众、向农牧林业单位的行家请教,向网络求助,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

曲比木达心里清楚,“脱贫攻坚”不是纸上谈兵,甲拉村要想摆脱贫困关键在于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多次实地察看商讨后,村两委会确定发动群众利用荒地大量种植以核桃为主的经果林。

目前,甲拉村已确立了“1+X”的发展路子,即发展好以核桃为主的经果林。种植嫁接了核桃1000多亩、青花椒500亩、种植韩国红海椒500亩。

长远发展需要短期收入做保障,短平快的养殖业无疑是农业有力的补充。

2016年11月,甲拉村就利用第一书记产业资金启动了“借羊还羊”、“借鸡还鸡”的养殖产业,养殖美姑山羊500多只,鸡300只。

对于部分经济还存在困难的村民,采取了“借羊还羊”的方式加以发展;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民,由村民自筹资金购买美姑山羊和鸡苗,出栏后,根据饲养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村里还成立了“村委会+协会+农户”的养殖协会,通过协会统一定价、统一销售,保障销路。目前,养羊产业已助农增收5万元。

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未来的规划,曲比木达心里有了底。他说:“老乡们搬下山后,发展产业就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必须整村推进,一户都不能落下。”

下一步,甲拉村将整合产业发展金、集体经济启动金,争取在建卡贫困户中合建一个年出栏500只的养羊场,解决村民就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领村民发展经果林“树下经济”,打造立体农业;力争把甲拉村彝寨创建成村民安居、和谐、团结的彝族村落,形成以农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片区,带动农产品、畜牧产品销售,提升产业附加值。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致富路径,甲拉村正逐渐摆脱贫困的面貌,日子将越过越红火。

文/图 本报记者 吉觉拉一

新闻推荐

索玛花开美姑黄茅埂

白色索玛花粉色索玛花漫山遍野灿烂绽放索玛迎宾6月,美姑黄茅埂的索玛花开得正艳。为了更好地推动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近日,美姑县文广新局、县文联与摄影家协会联合对黄茅埂索...

美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美姑,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