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世纪伊始截止2015年底6年间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3-02 16:42 大字

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主任蒋明全在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在凉山彝族腹地美姑县俄曲古片区放映彝语数字电影。 凉山彝语电影获得的“骏马奖”等部分奖牌、奖杯和证书。

(上接A12版)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使译制工作者们欢欣鼓舞,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投入工作,不断译制出彝语影视、录音、幻灯等精品。1997年初译制出电视文献片《邓小平》彝语片,恰在悼念邓小平同志期间播映,社会影响很大,州委、州政府举行隆重首发式,各级新闻界作了重点宣传报道,成为建党76周年和香港回归献礼片。在学习孔繁森热潮中译制出彝语故事片《孔繁森》,“门徒会”、“***”等邪教猖獗期间译制出彝语科教片《迷信害人》等均实现了良好教育效果。1997年春、夏分别译制出彝语故事影片《鸦片战争》和彝语科教影片《毒品的危害》,在各县市彝区巡回宣传放映8个月时间,成效显著,使全州吸毒人员由8000多名下降到5000多名,凉山民族影视译制中心被评为省州禁毒工作先进集体。译制节目数量和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1998年底,所译制的故事片《孔繁森》、《鸦片战争》和科教片《毒品的危害》及电视文献片《邓小平》4部彝语影视片获国家对少数民族题材影视艺术最高奖“骏马奖”,单位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工作先进集体,蒋明全等3名译制工作者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先进个人,获奖数目居全国同行业单位之首位。1999年4月和2000年5月,中央电视台一、二套和国际频道分别播出反映凉山彝语电影译制放映的《乡音》、《山正元和彝族电影队》两个专题片,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2002年译制的故事片《毛泽东与斯诺》和科教片《宇宙与人》两部彝语影片再度获“骏马奖”。2003年译制的彝语故事影片《生死抉择》获州政府“山鹰奖”。

胶片电影译制经历20多年,先后译制出1300多部彝语影片,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之典范。2008年11月,州委决定将州电影公司更名为“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挂“凉山州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牌子,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省(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单位。

新世纪伊始 

数字化译制,

确立全国彝区同行业中枢地位

新世纪伊始,我国影片采用电脑制作,清晰度高、音响优良、储存节目多的数字放映设备改善农村群众看电影条件。2009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后整合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和财政部资助凉山160套数字放映设备,加上省电影公司赠送“山正元电影队”和单位自购总数达188套,平均20个村左右有一部数字放映设备,实现空前普及。同年秋,广电总局将刚研制成功价值60多万元的数字符码译制设备优先拨给凉山,经短期培训和设备调试后,于年底正式投入数字化彝语电影译制业务。彝语数字电影译制属高新科技,影片节目由北京电影洗印厂民族语译制部通过卫星讯号传入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译制设备,完成彝语配音录制后传回洗印厂,经贴片高清传入国家广电总局数字节目中心对号输入全国彝区各数字放映设备,为彝族群众放映电影。译制工作者们以只争朝夕精神,齐心协力开展翻译、配音和录制,将彝语影片符码讯号源源不断传入全国彝区放映设备,让全国彝区群众看懂看好电影,从而确立了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在全国彝区同行业的中心枢纽地位。

截止2015年底6年间

不断攀登新高端,

凉山译制经验被全国推广

跨世纪之际,组织上以干部“四化”配备“译制中心”班子成员。凉山民族电影制作中心书记兼主任蒋明全为当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乡音》中彝族优秀翻译角色,副主任马建华为彝族优秀录音角色,副主任段学军为汉族优秀彝语电影放映员角色。10多年来,新时期领导集体彝汉精英们团结统一,与时俱进,带领从业人员不断开创译制新局面,攀登译制新高端。告别在地上移动的涂磁胶片译制历史,步入从太空传播的数字符码译制现代科技领域。每年译制出数十部彝语影片,放映20000多场,观众近千万人次。截止2015年底6年间,已译制出《建国大业》、《春风镇》、《我的长征》等209部故事片和《沼气池的维修和保养》、《森林防火》、《毒品——致命的诱惑》等60部科教片共269部彝语数字影片。累积放映116329场,观众近5000万人次,为丰富州内外彝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科技知识,促进彝族地区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蒋明全、马建华和段学军及所属译制部(科)科长阿来呷呷、数字部(科)科长程刚、农村部(科)科长张刚等时常深入本州及周边彝区放映彝语电影,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和要求,以改进彝语翻译配音方法,使彝语电影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欢迎和称赞。进入新世纪后,作为全国同行业唯一一家与国际接轨,在彝区实施性病艾滋病防治彝汉双语影视媒体宣传教育方案,发挥译制工作者双语优势,运用电影、幻灯、广播、VCD等多项目到昭觉、美姑、雷波、布拖、普格等彝族农村进行广泛宣传放(播)映活动,帮助彝族群众了解掌握性病艾滋病防治常识,受到英国国际发展部大卫先生和中央、省、州有关专家学者高度评价。

在国家、省、州有关部门重点扶持下,中心设备设施持续改善升级。特别是2014年投资300多万元,率先建设的现代型录音棚经验收达标投入使用,译制质量大为提高。全国各省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去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电影译制中心负责人率领导演、演员和录音制作人员到这里译制蒙语数字影片传回为全区蒙族群众放映,效果提升,倍受欢迎。参观考察的同行人士们对凉山建成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新型录音棚十分赞赏十分羡慕,都说回去尽快争取落实这一项目。

影片译制、农村普及放映、业务技术培训等业绩突出名列全国同行业之前茅。2015度译制彝语故事影片30部、科教影片10部、科教电视片12集。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48384场,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其中州内外彝语电影发行放映21559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特别是重点宣传发行放映彝语故事影片《彝寨天使》受到全国彝区群众青睐成为一大亮点。积极配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80周年及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宣传教育,社会效益显著。组织外出和就地学习16次(期),培训译制、放映骨干力量151人次。各项工作持续创新绩而荣获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发行放映优胜单位称号。凉山州民族电影译制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与时俱进,努力攀登,目前跃上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龙头单位高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在西昌召开现场交流会,推广凉山成功经验。

60多年来,凉山彝语电影在沧桑历程中形成、发展和升华,构筑起通向百万彝族人民心灵的桥梁纽带……

新闻推荐

收藏市场掀起南红玛瑙投资热潮

南红玛瑙把玩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本报记者卢建波近日,川料南红玛瑙作品在“2013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及中国玉石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玉缘杯金奖”的消息,在成都收藏界不胫而走,令市场人士对南红玛...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