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280人出门打工,每年挣回600万元 劳务经济成八千洛村第一致富产业
村民打工回来后新修建的小别墅。
如果不是子女出门“打工”,美姑县佐戈依达乡八千洛村村民俄比阿古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该村村民俄比阿各家的儿子就不可能去读大学,村民们有个瓦板房住就觉得是幸福,哪还敢想住洋房,但这一切都是因为“打工”改变了。现在,全村每年280多个劳动力出去打工,一年可挣回600万元,劳务经济已成为该村第一致富产业。村里的面貌、村民的生活因为“打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小玉
5月7日中午,记者从美姑坐上汽车,左穿右拐地前往美姑县佐戈依达乡八千洛村,当来到该乡街道上时,只见十几个面包车整齐地停在桥头,面包车师傅则在路边大声地招揽着生意。
“走不,到美姑的走了。”
“走不,到牛牛坝的走了。”
…….
看见有客人来,他们一个个向前招呼着。
“他们都是我们村的人,以前在省外打工,挣了钱后,回家学驾校,买了面包车,平时只要不农忙就在街上跑客运。”随行的八千洛村村委会主任的惹拉哥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人和读书的小孩。
进入八千洛村,这个海拔2000多米的村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猪儿在路边的水沟里翻过来翻过去地“洗着澡”,庄稼地里毫无人烟,村民的房子参差不齐地在山腰上坐落着。
的惹拉哥介绍,八千洛村居民198户人口1300多人,由于地处山坡地带,全村耕地面积只有800多亩,人平才6分多点,而且全是旱地,以前村民们仅靠有限的土地生活,忙一年,最后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近几年,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八千洛村的村民在该村劳务经纪人吉曲达主的带动下,走出去打工,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打工,改变村民生活
走进村民的惹机机家,这位50多岁的彝族大哥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里坐坐。“阿妈磨苏(老伴的意思),客人来了,烧点水,再泡点女儿带回来的茶给客人喝。”
他家的客厅里,干净舒适的木沙发、52英寸的彩电和冰箱一应俱全,墙壁上挂着三个貌美如花的姑娘照片。他告诉记者,墙壁上的照片是女儿们在上海和杭州打工时的照片。这三姐妹,轮流打工,每一次去打工,都是去两个,留一个在家里照顾父母和庄稼。这几年,三姐妹每年打工可挣回近6万元,家里的家电设备都是女儿添置的。
走进村民俄比阿古家,这个家还是只有51岁的俄比阿古一个人在家里,他的老伴去放猪了,小儿子到街上赶集去了,大的两个女儿都在江苏的一个电子厂打工。他说,等两个女儿回来后,儿子又去打工,每年打工挣的钱不少于4万元,要不是打工,靠他家两亩地,连温饱都恼火。
村民俄比阿各一听说记者是来了解打工的事时,激动地告诉记者,他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六个子女让他一个孤老头照顾,幸好大的三个都可以打工了,要不然现在在绵阳读大学的儿子就没书读了。
这天上午,记者来来回回走了7、8家,几乎每家都只留下一个劳动力照顾老人和孩子,其他的都去打工了。
“不打工,吃啥子?我们的地里只种得起包谷洋芋,产量也不高,一年下来粮食全部卖成钱也得不到万把块钱,但打工就不同了,每个人一年至少可以挣1万到2万回来,所以我们这里的经济完全是靠打工撑起的。”的惹拉哥说。
这几年,农村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而他们的老家遇到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反而出现了用工荒。八千洛村也不另外,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村民吉曲木且告诉记者,村民自发地规定了一条村规民约:只要村里有人去世,出去打工的每人出50元到100元给留在家里帮忙的村民;平时村里需要集体劳动力的时候也是如此。
村民的惹机机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村民小组一个老人去世,留下的劳动力只有6个,打工者出的钱就有4000多元,最后他们每人分得了600元后,每人还得了一条烟。
“不这样不行,你晓得,我们彝族是不管哪家有事,隔壁邻居都有义务帮忙的,但现在去打工的太多了,家里有啥子紧急事时,却找不到劳动力,所以村民才自发地规定了这些,说实话,对双方都有好处,打工者出了100元后,可以安安心心上班,而留在家里的这些劳动力,虽然多出了力,还是得到了好处。”的惹机机说。
打工,撑起一个村
在村子的一角,一个全用松木建造的四合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那个房子,不要说我们村里,就连县上都还没有那么好的房子,是我们村的劳务领头人吉曲达主为自己的父母修的,听说花了好几十万。”一村民积极为记者介绍。
主房大概有160平米的样子,两头还有两个偏房,一个作厨房、一个放农业生产用具,全部都是松木结构,就连客厅里的沙发也是用松木做的。
房子的主人吉曲达主的父亲吉曲阿机告诉记者,要不是儿子在外打工,他的梦想嘛,住个瓦板房就不错了。
说着,72岁的吉曲阿机带记者参观了他家的老房子,一个破旧得要倒的瓦板房。
他说,儿子在外带着村里的农民工打工也辛苦,但很孝顺,想到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就说咋个都要修个最漂亮的房子给他们住,现在儿子做到了,如果不是打工,也许他这辈子就在老房子度过了。
从吉曲阿机家出来,路边又看到了几个砖房,的惹拉哥再一次带记者进去参观。
清一色的地板砖,客厅里还吊起着五颜六色的水晶灯,印象里的三锅庄不见了,代替的是干净而卫生的沼气灶。房子的主人吉曲木且告诉记者,房子是打工的子女们修的,花了近10万元。
的惹拉哥告介绍,自从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发展劳务经济后,村里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受过培训,在外面打工的收入也比以前没有技术的时候高多了,现在全村每年280多个劳动力去打工,挣回劳务经济收入600万,不仅是住房条件,生活上的一切费用都靠打工挣来的钱开支,村里没有其他致富产业,如果说有的话,劳务经济就是村里的第一致富产业。
新闻推荐
路修好后出乡将变得便利。本报讯日前,美姑县公安消防大队在对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该校消防安全条件不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存在诸多消防安全隐患。消防监督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