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声 欢笑声 声声悦耳 文艺队 打工队 队队精彩
觉洛村的村民喜摘蜡虫。 甲谷村文艺演出队队员在弹奏口弦琴。
座落在美姑县黄茅埂山脚下、海拔2000多米的农作乡甲谷村,活跃着一支由50多人自发组成的业余文艺演出队。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身边发生的事,时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他们在村里就地取材,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资源,反映新时期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的巨大变化,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甲谷村:
从年初唱到年尾
虽然是隆冬时节,但在美姑彝乡大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丰收后的黑土地上勤劳的彝族人民忙着翻耕土地,准备明年的春种,处处生机勃勃。在山间的通村公路上,一辆辆载满农副产品的车辆来回穿梭;在蓝天白云下,一座座雕梁画栋的砖瓦民房鳞栉节比,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在冬日阳光地照射下熠熠生辉。
今年45岁的村民的阿哈月琴、二胡、笛子、马布等彝族传统乐器无不精通,他常常说:“我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更新演出的内容,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典型的实例来发动群众生产致富。”
“自从县上把我们村打造成全县‘新生活、新家园、新风尚\’三新示范村后,我们从全村中选拔出了有文艺特长的村民,组成业余文艺演出队。”甲谷村书记的尔莫告诉记者,成立文艺演出队后,队员们每天利用早晚时间在村活动室里编排节目,现在共编排节目达30多个。
“一到节假日,我们就在村里组织演出,每年至少要演出几场,有时还演出几十场,吸引了很多县上和外地的专家、客商观看。如今节目的内容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有彝族传统的口弦、克智、尔布尔吉等表演,也有歌颂党的富民政策的歌舞,还有融合了打铁、织布、翰毡等原生态的农村生产生活技能的节目。”的尔莫自豪地介绍说。
现在,在甲谷村文艺演出已成时尚,过去偷牛盗马等时有发生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一台台传播正能量的文艺节目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既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产,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用队员们的话说:“我们的口弦吹得人人心花怒放,吹得封建迷信烟消云散,吹得山区贫穷农民生活火样红,彝族人民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业余生活丰富了,甲谷村村民生产创收更有干劲。该村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如今,饲养美姑多胎山羊成了全村村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家家户户修建起砖瓦房,安装了入户水管,吃上了香甜的米饭,生活其乐融融。
觉洛村:
组团打工挣大钱
觉洛村地处美姑河畔,是美姑县觉洛乡政府所在的一个小山村,离县城14公里,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经过10多年的努力,觉洛村脱胎换骨,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日觉洛村的变化,与一个人的努力是离不开的,那就是该村2002年走马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的惹干麻。
昔日,觉洛村是久负盛名的蜡虫之乡,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蜡虫生产一落千丈。为了恢复这一产业,村支书的惹干麻自费前往外地,联系大商人,向对方承诺保质保量诚信销售。第一年,全村蜡虫在的惹干麻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下,收入达20万元。从此,村民们改变观念,诚信经商,养殖蜡虫的积极性高涨。2008年,全村已建成600多亩蜡虫基地,产值30万元,农民收入最高的达3万余元。
的惹干麻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富余劳动力多的实际,积极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取得突出成效。2004年,觉洛乡成立了美姑县第一个劳务输出队。2008年末,全村320户1530人中,外出务工人员达400人,年收入300万元。
觉洛村许多村民靠外出务工走上了致富路,全村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楼房,家家户户安装了移动电话,户均拥有一部手机。在县城、乡街道摆摊设店的农户有20多户,跑客运的有10户,搞养殖业的有50多户,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人在该村比比皆是。
如今,走在美姑彝家村寨,越来越多像甲谷村、觉洛村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具规模。
文/图 本报记者 吉觉拉一
新闻推荐
救援现场。事故现场。几名乘客被甩出车外跌落到了山坡上。惨烈车祸美姑一面包车奔丧途中坠下悬崖致7人死亡8人受伤美姑一面包车奔丧途中坠下悬崖致7人死亡8人受伤8日,美姑县佐戈依达乡尔马洛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