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山里走出来的求学路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1-26 18:47 大字

云雾缭绕的龙头山。在几乎垂直的山坡上,村民蜿蜒于羊肠小道上。卡哈村小学的师生们围着火堆上课。沙古一家的全家福。

(上接A10版)

初上龙头山   未见狐狸峰

说起现在的路难走,哈坡说,这个路现在已经很好走了,在还未开通这个小路时,过这个沟要手脚并用向上爬行,曾经有不少人马在此摔落到沟底,摔落下去的人马找不到整尸……听得我毛骨悚然。

狐狸峰,是大凉山的代表,是凉山彝人的地理标志,是彝人心目中的圣山。

去看看狐狸峰的真面目,去听听狐狸峰的神秘传说,去感受狐狸峰周边村民们的生活,相约彝人圣山狐狸峰,是我多年以来最大的一个愿望……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朋友吉黑曲批说,他的老家波莫峨泽就在大凉山主峰狐狸峰的下面。曲批说,他的家乡由于山高路远,加之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水,那里的村庄至今很原始,也很贫穷,村民依旧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他还说,自民主改革后,惟有2007年,全县新农村调查组的人走进过他们村,平常则少有外来人。曲批说起狐狸山的雄伟壮丽,给我的脑海里注入了更多对狐狸峰的无限向往,我真想立刻飞过去,一探究竟。

我们约好送一批爱心包裹到波莫峨泽,曲批的二哥吉黑哈坡到县城来迎接我和爱心包裹,哈坡是波莫峨泽村的会计。

上午10时半,我们从美姑县城向柳洪乡的波莫峨泽出发了。2个小时后,汽车走完了它该走的80公里路,接下来,我们面对的是一路向上的蜿蜒山路。

前来迎接的队伍一行十几人和5匹马,经过半小时的整理后,人背马驮,开始向云雾深处的波莫峨泽,跋涉而上。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走路,对我来说应该并不算是一个负担。可惜现在安逸的生活让我有了一些惰性,山路没走多远,全身就已经大汗淋淋,开始有些力不从心。而背运着百余斤重包裹的乡亲们,他们却连呼吸也没有那么急促,镜头对着他们时,还会高兴地笑出洁白的牙齿。看到乡亲们坚毅的精神,我的精神头也就来了,坚持跑前跟后用相机记录他们背运物资时的艰险过程。

通往波莫峨泽的一路上,全是悬崖陡壁,沟壑纵横,十分危险。路经第一个大壕沟,彼岸直线距离大约200余米,但我们必须要从悬崖边刻凿出的一个小径走到沟底,再从沟底向沟对岸爬坡而上,因为驮马不能过,还得绕道走几千米。这个路最宽处不足一米,最窄的地方也就只有脚掌宽,如果不小心走失一步,等待你的只能是坠落在深渊谷底。

说起现在的路难走,哈坡说,这个路现在已经很好走了,在还未开通这个小路时,过这个沟要手脚并用向上爬行,曾经有不少人马在此摔落到沟底,摔落下去的人马找不到整尸……听得我毛骨悚然。

经过4小时的跋涉,晚上6时许,我们来到了村头,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拥上来跟着看稀奇,我把镜头对着他们,准备给他们照相,有的孩子却害羞地躲了起来。

进了村庄后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天空中飘起了小雪。小孩子们跟着运送衣物的人马,来到了哈坡家。这次送来的爱心包裹,就由村会计吉黑哈坡负责分发。

路途是曲折的,艰险的,波莫峨泽村的村民是热情的,好客的。当天晚上,我被安排住进了曲批的弟弟沙古家。

沙古家的房屋并不大,我来后不久,邻近的乡亲们就都挤进来了,几十个热情的村民把房屋填得满满的。乡亲们都向我问好和敬酒。

吃过晚饭,已经是晚上11点。住在较远处的乡亲们先回家了,邻近的几个年轻小伙还和我一起围在暖暖的火塘边烤着火,喝着酒,聊着天……

时间一晃到了深夜12点。沙古把火塘边温暖的床铺让给了我,自己爬进楼上的草垛里睡觉去了。

入睡前,我心里暗自为第二天的放晴祈祷。

第二天起来才知道,我昨夜的祈祷并没起作用。一夜的小雪,给村庄铺上了一层白白的雪。天空一片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到。为了不放过哪怕只能看到狐狸峰一眼的希望,我没有选择直接下山。哈坡和他的大儿子洛沙带着我,在村庄里转了一圈,简单地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我给乡亲们拍了一些全家照。

等到中午12点,村庄里的云层依然很厚,根本看不到什么景色,更不要说看到狐狸峰了。带着遗憾,我这才与乡亲们道别。

饿呀,终身难忘的饿,饿倒过,饿晕过。更糟糕的是,每逢学校放假,别的学生欢天喜地,曲批却愁容满面,因为没有路费回家。不得已,他和一位同乡同学就走路,从美姑县城经巴古乡,黄茅埂,瓦古乡,走到柳洪乡。这条路是以前柳洪乡没有通车前老一辈背东西走过的,一路山重水复,上山若登天,下山若滑坡。没有干粮,一路上渴了就喝山泉,饿极了连不知名的草也吃过,若能在路边挖到几个生洋芋,那是最好的救命粮了。

2009年的彝历年到来之际,吉黑曲批突然给我来了一电话,说她将带龙凤胎的一双儿女去见奶奶,问我有没有兴趣跟他们一起再上一趟波莫峨泽,去看看狐狸峰的真面目?

说走就走。

吉黑曲批有两年没回老家了,加之是要按彝族传统规矩送龙凤胎去见奶奶,一家人做好了十足的准备,打了20公斤高度白酒,120袋各式各样的糖,3箱水桃汁。

跨过第一个大壕沟,来到了卡哈村,突然,前方不远处传来朗朗书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卡哈村小学的师生们正在上彝历年前最后一天的课。

波莫峨泽村与卡哈村相距约3公里路程,一边全是下坡路,雨天路滑难行;一边全是上坡路,热天汗流浃背。路过一条大沟,暴雨一来,洪水汹涌澎湃,就是大人也只能望河而叹,看得小孩胆战心惊。河岸边几户人家,家家养有一条恶犬,每天专与孩子们作对。至于夏秋露水湿了衣裤,冬天雪里连滚带爬,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卡哈村小学正是吉黑曲批的母校,看到卡哈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寒冷的空气中,依偎在火塘边上课的情景,曲批的思绪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这一路上,曲批讲述了自己在求学路上挣扎、接受资助读书、成为村里第一个初中毕业生、后来当上了人民教师的故事。

现在的吉黑曲批,在美姑县巴普镇初级中学任政教处主任。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曲批尽职尽责,改变了很多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创立了许多适应形势的管理模式。2007年初春,曲批在电视上看到美姑县新农村调查组走进了他们的村庄,曲批很感慨地说,如果他早知道调查组上山去,他会随同他们一同上山,一路帮他们背一些东西,或者在艰险的路段牵一下他们的手,可惜他知道得晚了。曲批说,他很爱自己的亲人,却无力为亲人做点什么;他也很爱自己的家乡,却也没有办法为家乡做点什么。因为自己虽然过得实在,却依然很穷,对于人生,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能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

(下转A12版)

新闻推荐

发电风车呼呼转,太阳能电板在发光 清洁能源点亮彝家低碳新生活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依甘村村民的生活变好了。文/图本报记者吉克黑石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日的暖阳普照大地,桃李芬芳。在美姑县洛俄依甘乡依甘村,春风吹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清洁新能源,人们正...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