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凉山正酝酿关于抢救彝族古籍工作的意见凉山州
目前,凉山正酝酿关于抢救彝族古籍工作的意见
3月30日,凉山州语委办公室主任摩瑟磁火再次翻阅州社科联送来的《古彝文探秘》专题片拍摄方案。作为彝族古籍专家,摩瑟磁火对方案看得十分仔细。他介绍,这是彝族古籍对凉山建州60周年的一项献礼。目前,凉山州政府正酝酿关于抢救彝族古籍工作的意见,从更高层面开展彝族古籍保护与抢救工作。
□本报记者 何勤华
【现状】
退化—收购—管理机制不健全
“彝族古籍大多散落民间,抢救保护刻不容缓。”凉山州语委主任贾瓦盘加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州目前古籍藏量共有50万卷左右,其中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收藏有400余种5652卷古籍。此外,凉山州奴隶社会博物馆、四川省彝文学校、凉山州民族研究所等也分别收藏有部分彝族古籍。
近年来,彝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彝族古籍保管条件极差,老化、破损、虫蛀、字迹退化现象严重。此外,彝族古籍征集工作无序,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个人抢征乱征、古籍贩子随意征购、高价征购现象严重,给政府部门收集整理带来难度。
与此同时,抢救保护彝族古籍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凉山还没有全州统一的专业性抢救保护和研究机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彝族古籍的专业人才匮乏,研究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随着能够识读彝族古籍的老人去世,许多古籍将成为无人识读的“天书”。
【求变】
普查—抢救—建立古籍数字库
贾瓦盘加介绍,近年来,凉山州语委先后整理、翻译、出版了《中国彝文典籍译丛》(1-3集)、《彝文典籍系列丛书》(1-10集)等一批重要古籍,为抢救保护彝族古籍打下一定基础。
今年,凉山州各县市将组织开展彝族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面掌握彝族民间和博物馆、档案馆、研究机构等彝族古籍保管保护等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并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定级,建立古籍综合信息录入数据库。
贾瓦盘加告诉记者,州语委建议州政府建立 “凉山彝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彝族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成立研究中心后,州语委将引进相关技术,对彝族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试想,走进一个大厅,墙壁上就是与纸质经书上一样的经文,既可永久保护传承,对后代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贾瓦盘加想着未来的古籍数字库有些兴奋,通过研究中心的收集、数字化整理和研究,相信彝族古籍保护的春天不会远了。
针对古籍贩子随意征购现象,该州将依法规范古籍市场流通和经营行为,加强对古籍征集的监管,严厉打击盗窃、走私、乱征、破坏古籍等违法犯罪活动。
【故事】
带着白酒去毕摩家收集古籍
带上两斤白酒,摩瑟磁火有时在毕摩家里一住就是两三天。“毕摩注重这个,给他带去两斤白酒,是对他的尊重。”
上世纪90年代,去毕摩家收集古籍是当时还在美姑县工作的摩瑟磁火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毕摩凭啥要将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经书交给你?摩瑟磁火介绍,这就要考自己的智慧了,除了精通国家文物保护、彝族古籍等方面的政策,还要注重交流策略。
一次,摩瑟磁火到一位毕摩家中,这位毕摩一开始不信任摩瑟磁火,随意拿出一本经书。摩瑟磁火翻看了说,你这本经书,隔壁村的毕摩也有,一点也不稀奇。这话刺激了这位毕摩,毕摩随即进入房间,拿出自家的传家宝。
“对收集起来的古籍,我们找来专业人才进行誊抄、复制、归类、分析等。原件用完后,再送回给毕摩。”摩瑟磁火说。
【链接】
彝族古籍
彝族古籍包括彝文古籍和彝族口碑古籍两大部分。
彝文古籍的产生和形成,是彝文产生并定型之后的事情。早期的彝文古籍,主要是由彝族毕摩掌握并使用,“毕摩”是彝族祭师和彝文的主要拥有者和传播者。毕摩产生于彝族的原始宗教,是原始宗教的祭师。毕摩同彝文、彝文典籍的产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传世彝文古籍绝大多数均为手稿或转抄本,存世的彝文古籍70%以上均属国内外孤本,一旦毁损或丢失,就意味着这份古籍在地球上消失。目前每年古籍正以上千册的速度流失,大量散落民间的古籍原件不能及时收集而被毁坏流失。
除此之外,口碑古籍自然流失也非常突出。有的民间艺人,能诵唱数万行的古歌,亦能诵唱数部长诗,但因其年老体衰去世后,口碑古籍来不及收集整理,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新闻推荐
彭国露张淞阿西兰英本报记者唐万贵QQ昵称跟公司老板张总的名字一模一样,资料介绍还明确写着公司的名字,就一定是张总的QQ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QQ也有可能是骗子的。美姑县一个公司的财物人员涂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