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抓实学前学普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凉山日报 2019-05-20 02:48 大字

本报讯 学前教育是凉山州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凉山州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大力实施“一村一幼”计划。2015年10月,凉山州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通过改造村委会活动室、学校富余校舍、闲置村小以及租用民房、新建校舍等方式,在全州尚未覆盖学前教育资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设立村级幼儿教学点,招收3—6周岁学前幼儿,每班配备2名学前教育辅导员负责保育教育工作,并将“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作为“一村一幼”的主要培养目标。截至目前,凉山州共开办村级幼教点3117个,招收幼儿12.61万人,选聘学前教育辅导员7976人。

大力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实施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对“一村一幼”进一步规范、提高和拓展。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第一阶段已在11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以及安宁河谷县市民族乡镇的“一村一幼”幼教点实施,纳入实施范围的“一村一幼”幼教点共2724个,试点覆盖面达到87%,覆盖幼儿11.28万人。技术保障由北京华言公司和北京三好公司负责,其中北京华言公司负责在雷波县、金阳县、美姑县、昭觉县、布拖县5个深度贫困县和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冕宁县6个县(市)民族乡镇的幼教点实施技术保障项目,北京三好公司负责在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普格县、盐源县、木里县6个深度贫困县的所有幼教点实施技术保障项目。

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紧紧围绕“1246”工作思路,即锁定“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这一目标,坚持目标和问题两个导向,建立沟通、督查、评估、考核四个机制,做好完善设施设备、强化师资培训、加大宣传动员、规范工作管理、强化督查考核、做好效果比对六个重点,切实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深入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以来,行动试点的幼教点管理更加规范;辅导员能力稳步提升;多数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提升,能听懂基本的日常用语,同时幼儿的行为习惯正在慢慢养成。(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凉山作家白菊秋女获佳音 其作品《紫蝴蝶》将被改编成电影

本报讯作为一位作家,自己的作品畅销,读者喜欢,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如果作品被影视编剧看中,被搬上银幕,那就更是一件...

雷波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雷波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