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我的诗歌里 我愿带来积极、美好、有希望的元素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8-17 17:31 大字

年轻的诗人鲁娟。 诗集《好时光》封面。

8月2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名单公布,共有24部作品和3名翻译者获奖,凉山州知名作家诗人鲁娟(彝族)诗歌作品《好时光》获奖。

此次获奖的《好时光》,是彝族青年女诗人鲁娟的一部诗集,共分5卷,收录了鲁娟近年写作的近百首诗歌。

思念

在你的居所,所能抵达的光线中 

在每个清晨,每个黄昏 

在每一炷香,每组镜像 

在每一寸呼吸,每次走动 

在每次呼唤,名字的发音 

在你光洁的额头,翻动书页的指尖

在你破碎的疼痛,在你欢愉的圆满 

它无处不在,新鲜如初 

在一瞬间闪现 

在一首歌中生长 

即将从你的嘴唇唱出

(选自获奖诗集《好时光》) 

文/图 本报记者 米赢 

8月2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名单公布,共有24部作品和3名翻译者获奖,凉山州知名作家诗人鲁娟(彝族)诗歌作品《好时光》获奖。

此次获奖的《好时光》,是彝族青年女诗人鲁娟的一部诗集,共分5卷,收录了鲁娟近年写作的近百首诗歌。

鲁娟,女,彝族,彝名阿睹阿喜,1982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雷波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2004年曾获“独立第二届中国民间诗歌新人奖”,2013年被授予首届“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称号,2015年获第六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作品被多种选本收入,出版有诗集《五月的蓝》《好时光》。

近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鲁娟。

谈获奖:

没奢望得奖,结果收获惊喜

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骏马奖盘子里脱颖而出,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谈到获悉自己得奖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时,鲁娟说:“人生充满意外的惊喜,尤其当欲望越少的时候。”

鲁娟说,今年五月全省统一上报作品时,因为《好时光》符合条件,就报了,全国报的作品很多,没奢望得奖。报上去后,就一直没管了,只是觉得把这件事做了。初选结果出来后,是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自己的名字的,当时觉得进入初选已经很满足了。最终获奖,是从中国作家网发布的公告获悉的。从写作道路上来讲,自己还算年轻,获奖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谈创作:

写诗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

每个人对世界的了解和愿景都不一样,从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不尽相同,谈到创作诗歌,鲁娟说:“对于我来说,写诗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我们彝族人中,写诗这个群体很庞大,原因在于凉山这片母性的土地赋予了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我们天生流淌着诗歌的血液。我一直说,是诗歌找到了我,我常常为从小生长在诗歌的国度而感到有福。”

事实上,鲁娟之前一直在行政单位工作,这对她的创作肯定是一个挑战。如何处理?

鲁娟说,自己是学医出生,以前一直在行政部门工作,现在到了省作协,感觉离文学更近了。“从内心来讲,我还是喜欢与文化沾边的工作。但无论从事任何工作,这并没有什么不同,生活和创作并无矛盾。之前十多年的行政工作经历,增添了人生的阅历,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洞察,这都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谈诗歌和生活:

写作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事

那么,在生活之余,如何进入写作状态呢?

鲁娟说,之前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在工作之余,下乡、出差、旅行中写的,平时上班也挺忙,下班后一般就看看书听听音乐。《好时光》这本诗集是她的第二本诗集,第一本叫《五月的蓝》,2006年出版的,《好时光》主要是2007年到2013年之间的作品。

说到两本诗集的区别,鲁娟说,《五月的蓝》处于更年轻的一个阶段吧,有着激情澎湃的情感,表达中带着莽撞和直接。相对来说,《好时光》算是自己的另一个成长阶段,对生命的感悟、爱情、信仰等,有一种沉淀下来的东西,更懂得克制、自省、内观。篇幅也变得更短小,表达更干净。

《好时光》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吗?

鲁娟说,是的,在未来某个时间再出书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风格。如果说从第一本到第二本诗集是一种减法的话,那么从第二本到未来第三本或许又是一种加法,但这种加法会是克制之后的加法。在学习和经历更多后,我想会更丰富一些。特别是到了成都工作生活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之下,回望民族情感、乡村体验,有更深刻的感受,这是另一种环境下的存在。相信下一部书会更厚重些吧。

接下来,写作在继续,但还没计划出集子,对鲁娟来说,写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通常她的阅读速度挺慢,可能会反复读,写也一样,可能几个月不写,可能一个月会有多首创作。“写作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事情,但不刻意追求,我喜欢没有负担、约束地去创作。写作其实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像发酵的过程,非要经历一些东西,需要时间和积累。”

谈家乡和创作经历:

对家乡的亲人和草木充满思念

到成都生活和工作后,鲁娟很少回凉山了。但她的心,一直在回家的路上。

“一到节假日就想回去,对家乡的亲人和草木充满思念。但现在回去得少,一方面工作原因,另一方面是现在怀孕了,呵呵,所以说,今年的我很幸运。”鲁娟说。

而一个新的生活原点的确立,对创作的影响也是多少有一点的。

鲁娟说,成都是一个养人的地方,作为一个大城市,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同时,成都也是一个文化重地,文化氛围很浓,能从中得到滋养。虽然成都的天气不如凉山,但这里湿度很大,能养心气,让人静下来,给人安逸感,对写作来说,是一个好环境。

我觉得,隔一段距离再看凉山,有一个重新审视的角度。走出凉山后,我反而觉得自己更热爱凉山这片土地,也有了更多发现和体味,情感变得更加浓烈了。

鲁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这是一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我2003年开始学习写诗,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种体验。我的写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本和第二本诗集可以作为概括。在第一本诗集中,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张力,想要直抵目标,这是我写作的直接动力。随着逐渐的成长,阅历的增加,写作开始变得克制,内敛,干净,开始有了反观自己内心的一种态度。

可以预料的是,自己马上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写作,又找到了丰富化的质感。时间的历练,发酵,正在朝第三个阶段去努力,但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当然,我依然觉得,写作是一种自然而纯粹的状态。如果有一天不想写了,就不写了,而不用强迫自己去写。

谈诗歌理念:

诗歌是提炼生活闪光点的方式

也许可以这样说,生活是诗,诗歌是生活。

在诗人的眼里,诗歌的创作理念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日常生活如此平凡、琐碎、黯淡,诗歌是黯淡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束闪闪发光的金蔷薇。”鲁娟说, 我记得诗人沙辉评价我说,我的诗歌充满正能量,我觉得这一点他说得很准确。

诗歌有不同的表达,鲁娟从开始写诗到现在,都始终保持着一种态度,就是积极的因素,就是要去表达美好、向善向上的东西,因为内心就是这样想的。

“在我的诗歌里,我愿意带来积极的、美好的、有希望的元素,直到我白发苍苍。这或许跟我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有关,真诚热爱地表达,自然而然地写。”

新闻推荐

打工夫妻回乡创业 养猪年赚近40万

朱智瑛正在养殖场里喂猪。■夫妻俩吃苦耐劳,外出打工10多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积攒了数十万元的积蓄;■夫妻俩回乡创业,投入100余万元,在雷波马湖建养猪场,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夫妻俩敢想敢...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