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秦家湾的两位带头人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5-10 20:12 大字

文/ 本报记者 龙德华 严宏涛 刘尧 

徐丹青 吴启昌

“秦家湾能够建设发展得这么好,关键还是村两委班子发挥了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斯古溪乡党委书记熊小波这样认为。

38岁的村支书龙鲁青个头不高,说话不紧不慢,但他的想法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2002年,龙鲁青在自家开办起了一个烤酒的小作坊,两年时间,他挣了8万元钱。就在龙鲁青的烤酒生意引得众人羡慕的时候,他却把小酒厂给关闭了,拿出全部积蓄在金沙江买地种上了青花椒。

父母兄弟不解,邻里发出嘲笑,可几年过后,龙鲁青的青花椒年收入达到了7万元。随着溪洛渡电站开工建设,龙鲁青的青花椒林全部在征地范围,补偿下来,龙鲁青积累了60多万资金。

抓住电站建设的机遇,龙鲁青脱离了土地,又开始承包工程当起了“包工头”,带领村民外出打工,在2014年担任村支书前,龙鲁青每个月发出去的工资都近两万元。

“今年六一节,我要给斯古溪中心校和秦家湾村小的学生们每人送一个书包。”龙鲁青的这个想法已经付诸实施,他在网上花6000元,买了200个书包。

“抓教育不能是一句空话,给孩子们每人买一个书包,表达我的心意,希望他们好好学习。”龙鲁青说,“我能够先富起来,就是读了初中有一点文化,但现在我觉得远远不够用。要把秦家湾建设得更好,还得靠下一代好好读书,多出人才。”

村主任巫阿呷今年也是38岁,说话做事都很实在。

“其实我也没得啥子技术,最早去电站打工才18块钱一天。”巫阿呷说。

“县上都说溪洛渡电站建设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可这18块钱一天的活路,苦干一年也就6000来块钱,只比种地好一点,怎么才能提高收入呢?”巫阿呷在心里盘算。

由于读过初中,懂汉语,巫阿呷经常和工程项目负责人沟通交流,一来二往,两人关系熟络了起来。

不久,项目负责人单独交给了巫阿呷一个活路,8小时之外,让他砌一段水渠,虽然要从下午6点干到夜里10点,可每小时会付给他10块钱工资。

一段时间过后,巫阿呷尝到了加班的甜头,他找到项目负责人,干脆把加班的工程承包了下来,从最初村里找来几个人干活,到最后带领200多人施工。

工程结束后,巫阿呷买上了秦家湾第一台双桥货车,又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

2014年,巫阿呷被推选为村主任,正好迎来了彝家新寨建设。

“村上统一采购建材,拉货用的就是我的车,每次我都只收油钱。不少村民资金短缺,我都帮他们把钱垫上。”这样一来二去,2015年底,秦家湾彝家新寨建好了,巫阿呷的小卖部却倒闭了……

“既然大家认可我,选我当村主任,我就要起个带头作用,吃点亏不算什么。”巫阿呷这样说。

除此之外,移风易俗“坝坝宴”桌椅灶头,甚至村活动室的建设,都是由龙鲁青和巫阿呷这两位带头人垫付资金。

“我们村还有33户特困户没有纳入彝家新寨建设,能不能给他们争取?”

“我们新种植了45672株核桃,能不能纳入退耕还林?”

“要干就先干起来,而且要干好,钱的事情以后再说。”这是两位带头人的心声。

新闻推荐

雷波县秦家湾村巫阿古一家: 闲不下来的“大忙人”

——寻找凉山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四好”家庭创建凉山阳光凉山日报微报新报官方微博更多内容,可看凉山日报新媒体▲A02寻找凉山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四好”家庭创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