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开进来 土特产运出去
没有路,再好的东西都不能大批量地运出去,更不会有人进来收购。对于雷波县雷池中心乡嘎窝村的村民来说,过去,他们想运点东西出去卖,只能用马托,靠人背。而现在不一样了,嘎窝村的路修好了,而且直接修到了村民家门口,不少人家都买了摩托车,运送东西出去卖也方便了。村民说,这是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本报记者 吴华昌
“老乡,你家有多少玉米?合适的话,我开卡车来拉,哦,你家通路了吗?”
“现在东西是不愁卖,但问题是人家总要问一句,你家通路了吗?”近日,雷波县雷池中心乡嘎窝村支部书记苏取哈说:“以前我们有了买卖,都是支支吾吾说是通了的,下来大家都是用马托,靠人背,把玉米、水稻等东西运到大路上,给人家说家就在路边。”
现在,只要有人来买东西,老百姓直接就说:“路都到我家门口了,可以直接来拉!”路面湿滑没人走
“以前是有路,但那个算是路吗?”嘎窝村三组的村民瓦此牛古说,不下雨还好,一旦下雨,路面被打湿后,滑得不行,人根本就不敢从上面走,大部分人都选择走旁边的土地。
苏华是瓦此牛古的二儿子,现在在雷池中心校读三年级。“下雨天我们是坐‘梭梭板\’去上学的。”由于路面实在太滑,人在上面根本就不能直立行走,小朋友为了图好玩,大家就坐在地上,顺着路面往下滑。
“真好玩。”苏华说,就是回家的时候走不上去,还有回家要被父母修理一顿。小孩子们坐在地上滑行,难免浑身都是泥土,到学校,老师看到的全是在泥地里打着滚来的学生,脏得实在不行,但老师也知道路面状况就是这样,只能叫学生把脸、手洗干净。但是不少学生回家后,都会被父母狠狠教训一顿。
不仅是人,牲畜也不能走,除了羊这种“打得陡”的动物,马、牛这些都是被主人赶着朝土地里走的。
“虽然有路,但和没有路有啥子区别。” 瓦此牛古说。
村民投工投劳修路
在雷波县***工作中,嘎窝村第一书记马雪峰积极向县上争取政策,嘎窝村得到了修通入户路的项目,全村总体规划修路9900米,每米70元,总成本大约70万元。但雷池中心乡本来就属于偏远地区,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修路的一大阻碍,尤其是运输成本比材料成本都高,村两委商议,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村民投工投劳修路。
说干就干,2015年11月23日,村支书苏取哈在大家过彝族年的时候就开始合议修路事宜,村民积极踊跃参与,在彝族年还没过完时,苏取哈就带着全村的村民开始了修路大业。村民投工投劳是按照每户人家的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进行的安排,年龄在16到60周岁的青壮年之间选择,按出工的天数进行计算,每家人应该出多少个工。全村4个村民小组346户人家1356人,凡是在规定范围内的都参与了修路。
“大家修路都很积极,我们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附近的几乎都是亲戚和家族,做的活儿都是为了自己,没有哪一个会在这种事情上耍滑头。”苏取哈说。
入户路入村民心窝
“路还没修完,好多人家都买了摩托车。”苏取哈笑着说,有的人家路都还没修到他家,他就去买了摩托车回来,说路没几天就修到家门口了。
“我这几次赶集都没有背东西去卖。”村民鲁牛史者说,以前都是自己背到街上去卖,自己的三个孩子在读书,不卖点家里的土特产供不起孩子的生活费,但眼看着路要修到自己家了,就开始变懒了,能够用车拉,就不想再背了。
“我今年准备多种点玉米,把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家的土地承包下来种。”鲁牛史者说,“以前虽然种了点,但每次赶集,都是自己背到街上去卖,卖不完的还得托人存放,背回来那简直就是找罪受。现在路通了,可以用摩托车或者微型一点的农用车拉,种多少都不怕了。”鲁牛史者说,自己最多也就背200斤,那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上了,但如果用车,人就轻松了。
“路修好了,孩子们上学也更加安全了,这路对我们来说就是高、大、上的超级公路,是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苏取哈笑着说。
新闻推荐
才高艺高诲人不倦 雷波第12届“百花奖”教育教学赛课活动有声有色
本报讯5月20日,以“吹花嚼蕊,万树花开”为主题的第十二届“百花奖”赛课活动雷波县城关小学隆重开幕,本次赛课活动通过严格的筛选,最终从报名参赛的30多名教师中,评选出了五名优秀教师进入决赛。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