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江凌: 不管身在何处,过年总要回家
江凌(右一)和父母在一起。
大年十五一过,春节也就戛然而止了。对于那些身在异乡,仅有春节才有机会回家的游子来说,告别亲人,踏上返程路是件极其揪心的事情。
“爸、妈,放心吧,明年春节我又回来了。“从凉山走出去的女孩江凌,现年31岁,是一名博士,曾在美国留过学,现在上海一高校任新媒体系老师。
自2011年考上川大后,江凌离家的脚步越迈越远,但不管身在何地,她都会给父母一个承诺,春节一定回家过年。
2016年春节,江凌如期回家了。不过在与家人短暂相聚后,这些天不得不整理行装准备返程,每每看到父母依依不舍的表情,她都会宽慰父母来年春节一定回家。
江凌出生在雷波县城,父亲是记者,母亲是教师。小学四年级时,父母因工作调动全家迁往西昌。
在江凌的记忆里,最温暖的爱是外公外婆给予的。外公、外婆一手将她带大,至今她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小时候,外公、外婆一人牵着她的一只小手在县城里边走边“荡秋千”的快乐时光。
记忆里,最美的美食是父亲一锅一铲颠炒出来的。非厨师专业的父亲最大的本事就是就地取材,依材做饭,哪怕是极普通的洋芋、萝卜,他都能做出一桌挑逗食欲的美味佳肴。
身在异乡的日子,亲情如丝缠绕心头,家乡的味道挥之不去,因此,只要时间允许,她想方设法也要回家。
这个春节,江凌因忙着出版自己的新书《穿越66号公路》,与父母欢聚的时光很短暂,10多天的假期大多是在家中安安静静度过的。
江凌认为回家的意义是:兑现之前许给家人的承诺,陪伴他们度过幸福时光。
每个儿女对于自己的爸妈,用尽所有的词汇都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因此陪伴他们是最好的感激方式。人生是在做减法,活一天,少一天,吃一顿,少一顿,见一面,少一面。感谢他们给我们生命,在不算优越的条件下,给我们美好的童年,用心培育我们;感谢他们在每次逢年过节时,无论我们多大年纪,始终把我们当小孩子一样宠爱,在厨房里为我们操劳;感谢他们不求索取的付出,不求回报的爱。
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因为懂得,所以感激。
多年以后我们才会明白,夜色中的那一盏为我们而留的灯,是全世界最温柔待我们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家。
文/图 本报记者 杨玲玲
新闻推荐
对着大山放歌的地木妹妹。央视社会与法栏目组在地木妹妹家采访。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家住偏远山区的地木妹妹来说,读书就是她的梦想,因为想读书,她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