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三父子 护路三十载
杨盛国两兄弟在路上捡垃圾。
□宋云波特约通讯员 吴华昌 文/图
修一条路不难,难的是一家人一直在修路。雷波县汶水镇香樟村杨盛国一家,为了修通汶水镇到香樟村的路,从父亲到哥哥再到自己,坚持在路上奔波30余载。
修路是父亲的愿望
“父亲直到他去世的时候还在不停地念叨,路没修好!”今年46岁的杨盛国谈起父亲,充满了骄傲。父亲是杨盛国的榜样,也是杨盛国继续修路的动力。
杨盛国一家是由云南搬迁到香樟村的。杨盛国10岁时,父亲在乡上上班,每次从乡上到村上都很不方便,加上孩子们上学屡屡滑到,父亲修路的念头与日俱增,最后开始行动。
1990年,父亲带领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开始了最初的路面打造。在父亲的带领下,一条约3米宽的机耕道由汶水乡(汶水乡在后来改为了汶水镇)政府延伸到了香樟村。父亲和乡亲们还把村路沿线的3个大沟用木头搭建了3座便桥,以防涨水的村民通行不便。
“虽然有机耕道,但父亲还是希望能够把路面扩宽一点,能够硬化就更好了。”杨盛国说,父亲希望路面变得“高大上”,临终叮嘱杨盛国,希望他能帮父亲改变路状。
没钱卖车来修路
杨盛国用打工挣的钱买了雷波到新市镇的班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8年,杨盛国跟随同乡吴华平拉了一车水泥前往香樟村,当车开到鸡姑里桥(当地小地名)的时候,吴华平不敢开了,因为他看见前面的桥已经出现了断裂现象。杨盛国下车去看,发现确实是断层比较大,如果真开过去的话,桥可能会断,车毁人亡都有可能。
“要是有人能把这座桥修了,我感谢他一辈子,香樟村全村的人都感谢他一辈子。”吴华平说。
虽然吴华平这话并不是对杨盛国说的,但杨盛国却把这句话当成是对自己的说的了。杨盛国记起了父亲的愿望,想起了这条路上滑到了多少村民,还有多少村里的农作物拉不出去,外面的材料拉不回来。
杨盛国一回到家,就跟当村干部的哥哥商量如何重修这座桥。哥俩赶到乡政府,联系乡镇干部去检查,乡干部检查后也觉得桥不修不行,遂向上级报告。但由于诸多因素,政府批复迟迟未能下达。
等了3天,杨盛国觉得不能再等了,再等恐怕就要出事。杨盛国决定:村民投工投劳,他出钱!村民们得知后,纷纷表示愿意出劳力。
杨盛国把自己的班车卖了,共计158600元拿来修路。“他卖车的钱不拿来还账,却用来修什么路!”杨盛国的妻子骆天玉说,当时家里修房子差20多万的账,顾不及还债,杨盛国立即把钱投进了修桥大业。他还把桥旁边的土地进行了补偿,把桥边原来弯弯曲曲的路面修直。桥跨度4米,高6米,堡坎总长48米,总造价12万左右。桥修好后到现在历时7年,无任何损坏痕迹。
护路一直在路上
“我没有钱修路,但我会好好守护这条路,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心愿。”大哥杨盛刚说。自己隔几天就会跑到路上去看一下,哪里有被石头堵了的就会及时搬开石头,哪里路面出现大面积淌水就会动手清除。
杨盛刚说,这条路凝聚了父亲的愿望,也是弟弟一直在出钱维护,自己作为哥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香樟村村民看到路上的石头也会自觉地捡起扔到路边,还有的也和杨盛刚一样义务做起了护路工。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4日,雷波县对马湖景区内的3处违法建筑依法进行了拆除。据悉,该县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了马湖景区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雷波马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发布了《关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