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雷波苗族丧葬习俗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4-10 10:08 大字

□文/本报记者 吴启昌 图/ 本报资料 

雷波县生活着16个少数民族,苗族是仅次于彝族的第二大少数民族。雷波苗族虽然总人口不足1000人,居住历史也不长,但是,他们始终保持苗族特有的本色和习俗——

春光明媚,瓦蓝的天空洁净得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雷波县箐口乡海拔2200余米的箐口山上,落叶松和罗汉竹长出新叶郁郁葱葱,一群群的牛羊在林海绿波间游荡,构成一幅风景优美、生机盎然的图画。

阳光下,比山景更显眼的是山下那一大片白墙青瓦,排列错落有致的靓丽村庄,那便是雷波县独一无二的苗族聚居村——苗寨。

据《雷波县志》记载:“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苗族从云南省永善县迁入雷波垦区,分布在今谷米、渡口乡一带。解放后又陆续迁入一批,于箐口乡建苗族村。”而今,箐口乡罗汉沟村苗寨生活着100余户360多名苗族村民,是雷波县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虽然,大部分苗族同胞已说不清自己最初来自何方,但他们在学习借鉴汉族同胞科学先进东西外,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苗族风情,丧葬习俗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与汉族同胞居住在一起,本民族的老年人也没有几个,因此,丧葬习俗很多都是借鉴汉族的。当然,仍然有与汉族丧葬不同的地方。”年过半百的苗寨2组组长张秀明说,苗族死亡分寿终、夭折、凶死和产死等几类,根据不同类型,办理丧事情况大不相同,尤以老人寿终的丧事最为隆重热闹。

张秀明是村干部,是苗寨年龄较大的长者,村里老人逝世,他几乎都在第一时间赶到。张秀明说,汉族老人咽气时,要立即放鞭炮,称为“落气炮”,目的是向左邻右舍发出家中老人死亡的信号;还要烧纸钱,称为“落气钱”,意思是老人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要马上送钱给他用。苗族老人咽气时,则不放“落气炮”和烧“落气钱”,但要马上杀一只鸡,叫“落气鸡”,“落气鸡”不能吃,要等到老人上山下葬时烧掉。苗族老人咽气后,要为死者梳头、洗尸,换上新制的或较好的衣服,衣服上凡是带铁的纽扣、拉链等都必须剪掉,不能随尸首装入棺材中。死者入殓后停放在堂屋中间,停柩时间一般是二至数天。 

在雷波,汉族老人逝世,尸体入殓后停放在堂屋中间,家门口马上要挂“望山钱”,晚辈要披麻戴孝。灵柩停放在家的时间里,棺材下要点一盏油灯,叫“过桥灯”,“过桥灯” 24小时不能熄灭,直到出殡。每天晚上,要请歌手通宵达旦敲锣打鼓唱孝歌,女孝子要跪在灵柩前痛哭,哭诉死者一生所作好事和对家人或亲戚朋友的关怀。有的人家还要请道士到家里来,为死者做法事。与汉族不同的是,苗族老人逝世停放在家里,家门口不挂望山钱 ,晚辈不披麻戴孝。棺材下不点“过桥灯”,也不通宵达旦敲锣打鼓唱孝歌。

汉族出殡安葬的时候,抬着棺材上山,一路走要不停地抛撒纸钱,叫给“买路钱”。下葬修好坟墓,当天晚上天黑后,亲人要去坟头送一火把,叫送火。送火必须连续送三晚上,共三把火。苗族与汉族不同的是不抛撒“买路钱”,不送火,但是,要连续3晚上泼水饭,泼完水饭老人的丧事才算办完。

张秀明说,对夭折、产死、凶死等非正常死亡,一般不像老人死亡在家里停放几天才安葬。最快的当天死亡就当天安葬,最迟的也是第二天安葬。对七岁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岁以上的装在用木板钉成的匣子里埋葬,成年人仍然用棺材埋葬。为什么这类死者在短时间内就安葬?张秀明说:“因为非正常死亡的亲人都很悲痛,将死者早日入土为安,是为了减轻生者的痛苦。”

新闻推荐

【采访日志·衢州】 彝族农民工,有了夫妻房

22日晚上9点过,为了看看农民工的住宿条件,记者来到常山县新都工业园区浙江省云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宿舍。刚一进大门,只见改建成一室一厅的四十几套房子整齐地矗立在公司的外围,树荫下,三三两两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