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0后小伙回乡办养猪场 找个爱猪的90后女友“压寨”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养猪

凉山城市新报 2014-11-19 19:10 大字

小两口亲自给猪崽“喂奶”。

“哼哼哼……”10月31日,在雷波县战斗村3组江洋养猪场内,一群刚出生一周的小猪儿摆着尾巴,咬着主人的裤脚,不时地发出稚嫩的哼哼声,还围着主人活蹦乱跳起来,不停地与主人嬉戏……

这是该村28岁的小伙子江洋和来自眉山的18岁的小姑娘杨小芳共同经营的养猪场。该养猪场自2011年创建以来,在这对小情侣的精心呵护下,猪的头数从最初的一次性可以养40头,发展到今天一次性可以养180多头,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让这对恋爱中的情侣爱上了养猪生活。

结束打工

踏上养猪之路

“妈,这个肉怎么就比外面的好吃呢?”“我们这个全部是靠喂粮食和猪草养出来的猪肉。”“久违的家乡肉。”2010年冬天,在外打工7年的江洋,在经历了替人开车、工厂打工、市场销售等工作经历后,终于忍不住回家看看了。饭桌上,他一个劲儿地夹着盘子里的猪肉,大口大口地吃着……

“在外面吃了这么多猪肉,怎么这味道就差这么多呢。”晚饭后,江洋踌躇在自家院子里,仔细分析家乡猪肉与外地猪肉的区别。

原来,雷波县地貌虽沟壑纵横,但适合种芭蕉芋、包谷、大豆等农作物,恰巧这些种类的农作物最适合喂猪了,而且这样养出来的猪肉,肉质红润,食之鲜嫩,祖祖辈辈都喜欢吃。

“我要建一个养猪场。”回想自己的打工生活,从18岁出门开始,7年了,留下自己年老的父母,常年在外四处奔波, 25岁的江洋决定利用自己家乡的特色,创建养猪场。

巧遇美女

探索养殖之道

2011年初,江洋利用自己在外打工的积蓄6万元,修起了猪圈,从隔壁村买了40头小乳猪,开始了自己的养猪之路。

当年10月,来自眉山的杨小芳,刚初中毕业,到雷波县汶水镇姐姐家探亲,碰巧搭了江洋的顺风车,闲谈中得知江洋是养猪的,杨小芳从小就喜欢动物,很快两人便产生了感情。

“好可爱哦。”江洋说,女朋友第一次到家里来时,同行的朋友一个个都捂着鼻子走,只有她冲到猪圈里,抱起小猪仔亲了又亲。

两人情投意合后,一起养猪了,每天总在一起探索养猪之道。

“第一批猪从买进到出售,没生过病,每天只管给它们吃饱,很是轻松。”2011年末,40头猪在本地就销售一空了,净赚2.8万元。

2012年,两人为扩大规模,从不同的地区买进了各种猪种100头,其中还有6头老母猪。

“猪怎么啦。”天有不测风云。8月,正是雷波最热的时节,江洋喂猪时,发现有几头猪精神萎靡,不进食了。

看着不进食的猪的数量一天天多了起来,两人一边根据猪的病症在网上查询,寻求治疗方法,一边向各级兽医学习。

“别担心。”县畜牧局兽医听了江洋的描述,安了江洋的心。原来,不进食的猪是因为天气过热导致的。

江洋和杨小芳在闲暇之余隔三差五就跑去畜牧局向兽医学习专业养殖技术,回来后又相互交流,总结经验。

给母猪接生、照顾小猪、给猪看病……通过与各级畜牧兽医的多次学习,而今两人已有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了。

其乐融融

享受养猪之乐

“走,割猪草去了。”10月31日,江洋和杨小芳背着两个大背筐,拿着镰刀一前一后地朝自家草地走去。据悉,今年,该县畜牧局草原站发了20多斤“白三叶”草种子,两人把种子播撒在了自家的两亩地上,猪一年的草量就够了。

“有了帮扶,规模在不断扩大。”江洋说,2012年时,县畜牧局在送技术的同时还为他的养殖场送来产床、保温箱、电热毯、消毒设备等物品及现金累计5万元。他的养殖场出栏数从40头增加到了300头左右。

“养猪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杨小芳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她说,每次与猪呆在一起,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这批小猪仔到彝族年就可以销售了。”这对小情侣精心地呵护着圈里的小猪,满脸笑容,预计着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文/图 本报记者 罗连芬

新闻推荐

雷波县汶水镇农村客运站正式投入运行 开车的、赶车的、卖农产品的都方便

新建成的汶水镇客运站。近日,雷波县汶水镇农村客运站正式投入运行。有了客运站,面包车司机再不用为抢生意到街上揽客,并担心堵了路、发生交通事故。乘客,再也不用因为担心搭不到车,连东西都不敢买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