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修路有绝招

四川日报 2013-08-15 15:44 大字

□罗连芬 本报记者 钟美兰

8月6日,雷波县黄琅镇后海村通村公路上,大货车、农用车、小轿车穿梭往来,路人行人步履轻松。“这两条路只花了36万元,但是我们却干出了72万元的效果。”村党支部书记杨朝贵说。

杨朝贵所说的两条路,是指后海村的通村路和入户路,共2.4公里。按照工程造价,本该花72万元修建的两条路,为何只花一半钱就修成?

项目资金不足

2012年2月,黄琅镇后海村四组、五组的入户路及通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得到批准实施,但现实是,资金严重不足。通村公路按照国家建设标准,总长1.2公里的通村道路必须达到宽4.5米,厚20厘米;总长1.2公里的入户路宽0.8米,厚10厘米,按照目前造价,两条道路总造价72万元,但是拨付的资金只有36万元。“找了不少承包方都不乐意接手,嫌钱太少。”杨朝贵说,找承建方无望,百姓的事情百姓定。2012年2月14日,后海村召开村民大会。“如果36万元只用来购买材料够不够呢?”杨朝贵说,修路事关每家每户,村民都积极出主意递点子,不少懂行的村民现场测算起来,不算人工费,36万元全部用来购买材料,完全有可能把路修起来。

资金解决了,但是村民非专业队伍,质量谁来保证?“干脆选几个监督员,专门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村民讨论过后,监督委员会成立了,由村上各组组长和群众代表杨朝超、杨堂富构成。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是,全程监督材料购买、使用和工程质量。

干出72万元的效果

2012年3月,该村公路修建正式启动,入户道路总共1.2公里,四组和五组各修600米。

修路,对后海村是件没底的事情。“没搞过,心虚,怕干不好。”五组组长丁远康说,五组分成4个小组,每组修150米,每组18户人家,每户出4-5个劳动力。

开工第二天,集体修入户路保坎。那天大雪飞扬,寒意逼人,丁远康到现场一看,村民一个都没来。“我急了,眼看就要忙春耕了,时间不抓紧点不行。”丁远康说,他大声在村里吼了起来,村民听到吼声,纷纷拿着工具出工了。建设热火朝天,丁远康感动了,自掏腰包买来烟酒给村民提劲暖身,隔壁组长周兴文也提来瓜子糖果,老人也送来煮好的洋芋加油鼓劲。事后测算,按预算要6万元才能修完的长150米、宽4米、最高高度为3米的保坎,实际只花了1.5万元。

监督员杨堂富更忙,除了投工投劳,他还得日夜看守材料,从购买、卸货到用料,他看着每个环节。“水泥厚度够不够,材料用得充分不。”杨堂富说,在近两个月的建设工期,没出现一例因监督引发的纠纷。

去年4月30日,两条公路竣工,2012年7月11日,经相关部门共同验收,该村通村和入户路工程合格,允许投入使用。

新闻推荐

即使迷茫时,人生也不能没有梦想

人生如何规划?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与高校学子分享心得——□本报记者钟振宇如何规划好人生不再虚度青春,如何选择职业并适应职场……面对一系列青春的困惑和成长的烦恼,12月17日,省委组织部、团省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村民修路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