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治穷治愚 “男丁格尔”朱茂才的扶贫故事

家庭生活报 2019-06-27 11:52 大字

今年初,德阳市人民医院组建医疗队远赴凉山州金阳县开展扶贫协作工作,该院肾内科男护士朱茂才第一时间报了名。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小伙,再度走进大山,开始了一段扶贫岁月……

大山的孩子重回大山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知道大山里的群众有多盼望过上好日子。”今年33岁的朱茂才出生在广西山区,从小学习优异的他,靠学校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2010年,朱茂才成为了德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的一名“男”丁格尔。

在该院赴凉山州金阳县开展扶贫协作的名单中,朱茂才的名字赫然写在上面。朱茂才说,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那些跟他一样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孩子们,读书学知识,不是未来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

今年2月,作为医院医疗队的一员,朱茂才成为了金阳县丝窝乡洛古村的驻村干部。

村里来了“男丁格尔”

丝窝乡洛古村位于金阳县西北部,距县城虽只有 55 公里,但由于山路蜿蜒,部分路段常年浓雾密布,即使天气状况好也需要 2 小时以上的车程。村委会里一间十余平方米的房子,摆设着一张检查床,一个治疗柜。“这就是我们村里的卫生室,‘第一书记’是外科医生,我是护士,现在村里人有个小伤小痛,都可以在我们这里处置。”朱茂才一脸自豪,“现在我们村里正在建一片新房子,不久以后就会有更大的卫生室,还会有村里的文化中心。”

初到丝窝乡洛古村,从没见过男护士的当地人根本不相信朱茂才是个护士。面对老百姓质疑的目光,朱茂才没有过多的解释,他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给大家讲解卫生健康常识,为村民处理小伤小病,给受伤的群众止血包扎……慢慢的,这个“外面”来的男护士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走家入户访贫问苦的同时,朱茂才跟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围在火塘边聊天,教大家识字,说普通话,给孩子和家长讲自己的成长经历。村民们更加相信他这个“外面来的干部”是真心帮助自己的,都愿意和他拉家常,也逐渐相信他说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好几户孩子辍学的家庭又把孩子送回了学校。

和大家一起改变大山

除了驻村护士,朱茂才还肩负着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当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任务。到丝窝乡洛古村的3个多月时间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都坚持到村民家中问情况摸“家底”,还同其他扶贫协作干部一起,在村里办起了夜校,教大家学文化。

农房建设、种牛养殖、森林防火、猪疫防疫……这些和护理工作一点也不沾边的内容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县里、乡上组织的每一次培训,朱茂才都翻山越岭去认认真真学习。驻村3个月,朱茂才已经从男护士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彝区农民。

丝窝乡洛古村平均海拔2450米,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土豆、荞麦虽有一定的产量,但由于价值低,交通不便,外销存在困难。

发展集体经济是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的脱贫方案,在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村里建起了养牛专业合作社。牛圈的建设很快基本完工,但购买基础母牛的资金一时还没有着落。详细研究项目情况后,朱茂才将这一困难汇报给了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当即决定,捐赠资金35万元用于养牛合作社项目,并保证在5月底前按时全额到位。

“医院给我的工作提供了我坚强的支持,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朱茂才说,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扶贫协作干部的努力,彝族同胞的日子能够尽快富裕起来,能有更多像他一样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美好的未来。(石依璇)

新闻推荐

每一天的早晨从一碗凉粉开始

文/本报记者李晓超图/本报记者买锐远在凉山州东南部边沿的金阳县,人们钟情于一碗金豌豆凉粉胜过一切营养早餐...

金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