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兵木海:“菜篮子”逐渐鼓胀腰包
如果不是掌握了地膜种植技术,的兵木海家地里的洋芋就不会那么高产,他也就不会想到将该技术加以运用推广,进行地膜蔬菜种植。
新时代的农民,往往都能举一反三。尽管只有初中文化,但的兵木海深知科技的重要性,更懂得增收致富路上“多条腿走路”的重要性。
经过两三年的摸索,金阳县丝窝乡扎兰姑村洛乌组村民的兵木海将“种菜来卖”作为一项主业来抓,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找他学技术,在种植路上逐渐鼓胀腰包。
穷日子面前,出路在哪里?
位于金阳县西南部的丝窝乡扎兰姑村,距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264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行政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种类单一、产量低,导致农民生活贫困、收入低。
“我家土地倒是多,前几年种植了洋芋、苞谷和荞子,产量都低得很,牲口也喂得少。”的兵木海说,一年忙到头,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家里收入也就几千元钱,除去各方面的开销,日子过得很贫穷。
现年48岁的的兵木海,是土生土长的扎兰姑村人,家中有5口人,他和妻子生育了两儿一女,大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女儿读二年级,小儿子还在幼儿园。家里的劳动力只有夫妻俩,前些年广种薄收,日子过得清贫。
对一个扎根乡野的农民来说,种庄稼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要把庄稼种植好,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中毕业后,的兵木海便回到了村里,和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零星也接触过地膜种植技术,但真正掌握却是在三年前。
彼时,脱贫攻坚的各种扶持政策吹拂到扎兰姑村,极大地激发了的兵木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2017年,他响应县委、县政府“春种土豆饱肚子、秋种蔬菜挣票子”的号召,种植了“青薯9号”10亩、白菜1亩、莴笋0.5亩。
“产量差不多翻了一番。”的兵木海回忆道,在县农牧局引导和培训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的兵木海努力学习科学种植知识,按照专家授课的管理方法以高箱垄作模式种植,当年喜获丰收。
“青薯9号”平均每亩约产4000斤,年总收获约40000斤、白菜收获3000斤,莴笋收获1000斤,实现年收入近3万元。
学到种植技术,好日子有盼头
初尝“菜篮子甜头”的兵木海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并通过几年的实践,熟练掌握了科学种植技术,财富的积累也越来越大。
几年来,的兵木海运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马铃薯和蔬菜种植及管理经验,成为村里的运用科技的致富带头人,村民纷纷登门取经。每当这个时候,的兵木海总是耐心地向周围村民传授宝贵的种植经验。
“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才是好事情嘛!”的兵木海说,种植上了规模,蔬菜商贩才会主动上门来收购,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将蔬菜销售出去。因此,为让更多村民参与蔬菜种植,他常常组织种植户参加高寒山区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大伙在掌握了马铃薯和蔬菜栽培技术后,都很感激他。
别小看种菜,在的兵木海看来就是一门技术活,并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因此他很重视。他们不仅到县上去学习,还时不时的邀请县农牧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介绍和讲解马铃薯和蔬菜的新品种、新技术。
曾经,马铃薯和蔬菜疫病的防治技术难倒许多种植户,但经过多次实践操作,的兵木海和村民们竟探讨出一套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土办法。因此,在扎兰姑村提到的兵木海,种植户们无不拍手称赞,很敬重他。
因“青薯9号”马铃薯上市早、价格高、亩产效益远远高于其他粮种作物,亩均纯收入最低可达到1500多元,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种地也能致富,的兵木海家的收入有了保障,将“青薯9号”马铃薯和蔬菜的种植作为主业来发展,决定在今年再次扩大种植规模。
“春土豆,秋蔬菜”,在的兵木海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同把“菜篮子”装得满满的,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本报记者 沈虎子
新闻推荐
金阳县日克地村举行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暨优秀养殖户表彰大会 分钱喽 领冰箱喽!去年刚脱贫的村民笑嘻喽!
优秀养殖户阿曲尔作喜领冰箱。文/图本报记者白里呷“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共产党瓦吉瓦,以后要养更多的...
金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