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绣”出幸福梦
——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调研
乌蒙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覆盖云、贵、川三省毗邻的38个县(市、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乌蒙山片区贫困人口从338.6万人减少到273.3万人。
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记者近期深入乌蒙山片区蹲点调研发现,当地积极探索寻求新突破、激发新动能,一场脱贫攻坚“大决战”正在乌蒙山片区轰轰烈烈展开。
搬进新家园过上新生活、有了新盼头
“砖要砌得整整齐齐,自己的房子马虎不得。”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丙底乡布洛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贫困户石一日火正在工地上赶工。再过不久,他将有自己的新家了。
石一日火住在海拔3300多米的高山上,一家8口挤在一间土坯房里。“新房有100多平方米,还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想想都觉得舒服。”石一日火说。
石一日火是乌蒙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受惠的贫困户之一。“十三五”期间,云南、贵州、四川计划易地扶贫搬迁346万人。
“开展脱贫攻坚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云南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说,乌蒙山片区百万人口大迁徙,将使生产力、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发生巨变。
突出抓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工程,乌蒙山片区集中力量补“短板”。四川“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4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9倍,“十三五”期间将投入2450亿元实施交通***;“十二五”期间,贵州累计投入乌蒙山片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31.65亿元,2016年全年共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5.2%;2016年云南乌蒙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完成资金超过470亿元……
算好 “数字账”,“一村一幼”、卫生室、文化室、“农民夜校”等社会事业的大力发展,让乌蒙山片区贫困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好的公共服务。
“三金”农民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
搬出大山,乌蒙山片区不少贫困户的 “身份”正发生转变:从“土里刨食”的传统农民成为新市民,入股合作社分红成为股东,进城入厂成为产业工人,逐渐变为依靠土地拿租金、分红拿股金、打工挣薪金的“三金”农民。
四川凉山雷波县农民有种植芭蕉芋喂猪的习惯,用芭蕉芋喂出的猪被称为芭蕉芋猪,质优价高。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以芭蕉芋猪为主的特色畜牧扶贫产业,在全县建立了5个芭蕉芋猪养殖基地,计划用3-5年发展芭蕉芋猪20万头,每头芭蕉芋猪养殖可获利千元以上,是普通猪的5倍,将有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贵州赫章县水潮村村民吴燕燕,3个孩子在读书,因学致贫。去年10月,她将政府发放的“特惠贷”5万元入股到村里养鸡场,今年10月将能从养鸡场领到首次8000元的股东分红。“孩子学费不愁了,平时还能在养鸡场打零工,1天能挣70元。”吴燕燕说。
“找准好路子,胜过给票子。”乌蒙山片区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核桃、中药材、青花椒、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正成为当地“扶贫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为了精准施策,乌蒙山片区还结合自身实际,在 “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用足“绣花”功夫。贵州探索形成了精准识别“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四川提出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目标;云南建立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模式,编织起全面“精准滴灌”的网络,让扶贫更精细、精准。
点“绿”生“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在四川沐川县底堡乡水月村,成片荷田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外出打工多年的村民邓亚东,瞅准了紧邻荷花种植基地这个商机,去年7月回乡办起了“兄弟农庄”。“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荷花盛开的旅游旺季一个月收入轻松超过3000元,过去简直不敢想。”邓亚东说。
现在,沐川县森林覆盖率已超过77%,农民吃上“乡村旅游饭”,旅游综合收入达9.93亿元。
云南鲁甸县是农业大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早期当地有种烤烟的传统,坡地基本被开垦出来种烟叶。该县森林覆盖率一度锐减至9.6%,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严重。
近年来,村干部带头引导示范,村民们开始种植花椒,当地还积极发展花椒林下养殖业。现在,花椒树不仅成为当地的生态树,也变成了致富树,鲁甸的森林覆盖率也回升到34.7%。
“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是我们的基本定位,只有生态产业能将生态资源变为生态资本,也只有以生态产业作支撑,生态脱贫才不仅仅停留在梦想上。”四川沐川县委书记鲁力说。
新闻推荐
〉〉〉“推进绿色发展,如期脱贫奔康”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环境保护攻坚战中,金阳县全方位抓好污染防治,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着力加强矿业秩序整治,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做到绿色开发、...
金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