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脉开方助民富 凝心聚力拔穷根 ——金阳县热水河村脱贫攻坚侧记

凉山日报 2017-02-14 00:00 大字
“五个一”驻村工作组走村串户摸清情况。 米香蕉种植地头党旗别样红。 实施“借猪还猪”项目,发放能繁母猪。 自来水引到家门口,群众生活条件得改善。

金阳县热水河乡热水河村是彝、汉族杂居的贫困村,距县城46公里,全村平均海拔760米,辖3个村民小组,有208户1040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46人。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曾经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经济的手段相对单一、群众过着苦日子的贫困村,通过脱贫攻坚,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现在基本实现了乡“三有”、村“七有”、户“三有”的脱贫目标,通过省州脱贫攻坚验收组验收。

组织领导强保障 真情帮扶重落实

“乡村干部不引导、不指导,我家就富不起来了,人民政府不支持、党的政策不好,那有我们现在这样的好日子!”通过脱贫攻坚已脱贫致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云春说,她家发展多种经营,实现“两保障、三不愁”,全都是在帮扶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实现的。

在扶贫工作中,该村及时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搞好沟通衔接,上下同心、左右合力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在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联系指导基层、与群众结对认亲、谈心谈话等制度上,“走”在前列、“落”到实处,推动全村***工作长效务实深入。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工作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结合村情实际,拟定并完善了《金阳县热水河乡热水河村精准脱贫规划》、建立健全了县级帮扶部门、乡、村资源整合综合治贫的扶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

“1名县级联村干部、2名县水务局干事、1名畜牧局农技员、乡干部2人形成帮扶包户工作组,对11户46人建卡贫困户因户施策、精准扶持、重点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刘成君说,为了强组织、抓落实,该村建立了脱贫攻坚作战室,协调解决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和用品,配套修建了厨房、卫生间,安装了自来水、接通了电源,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并按照“五个一”帮扶机制,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 

结对帮扶动真心 精准施策真脱贫

“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上门问诊,逐户规划,精准施策。”刘成君告诉记者,该村联村包户的“五个一”帮扶工作组深入农户,了解村情、民情;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事、民事、家事;深入贫困户家庭,记录所见、所思、所愿;积极反映贫困农户的所怨、所盼、所虑。

通过联乡扶贫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及全村党员多次商定,列出了脱贫攻坚的具体目标:依托全村资源优势,发挥党支部“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真帮实扶,干群一心真扶贫。

定措施,真扶贫。结合前期入户调查和建档立卡情况,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情况进行再调查、再了解、再分析,以“一户一策”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增加贫困农户“造血”功能。

定机制,结对帮扶。根据调查摸底后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结对贫困对象,实现党员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为实现脱贫奔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定责任,增内力。联点帮扶单位按照“双联”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结对帮扶时限、帮扶内容、帮扶形式和责任分工,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双联”帮扶工作,并创新方法和载体,为结对帮扶、包户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农技推广,助力脱贫攻坚。带领乡村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做好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焊工60人、培训种植技术70人,并搞好项目对接,组织在家的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解决临时性就业问题。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平台,通过村民在感恩教育、惠农政策、技能培训、移风易俗、法律治理和禁毒防艾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攻坚“造血功能”,加快群众增收步伐,推进脱贫攻坚进度。

因地制宜破瓶颈 夯实基础提效能

“西衙门组大堰由于强降雨大坝被冲毁、沟渠冲断170米,田坪子沟渠也冲断了2600米,我们及时联系县水务局进行修复,又为热水河村田坪子组协调水泥13吨,修好了入户路。”驻村第一书记刘成君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中,县水务局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利行业优势,结合农村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申报立项,扶持兴建基础设施,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建设,加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

该村紧盯水、电、路、房等发展“短板”,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统筹谋划,强力攻坚。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到村到户规划,落实具体目标、措施、时限和责任。一项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不断夯实了全村脱贫攻坚的基石。

“我们村的通村路,原先是土路,一下雨连车也开不动,现在铺筑了油路。不管下雨下雪,都不用担心啦。”村民张云发高兴地介绍说,实施村道硬化后,大大改善了村民们的出行条件,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脱贫攻坚,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村里和自身的变化。”刘成君说,全村已完成7户易地扶贫搬迁、2户彝家新寨建设,发展了集体经济,建好了通村硬化路,修好了卫生室、文化室、民风民俗活动场所、2所“一村一幼”,入户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贫困发生率低于3%,人均纯收入超过3100元。全村住房、教育、基本医疗已得到保障,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全覆盖、农网电已通电入户。

农民增收开新路 产业发展增后劲

“去年,我家就脱贫了,人均纯收入已达5000多了,我现在干活有劲头,生活有奔头了,感谢党和人民政府!”曾经的贫困户金拉格说,***政策太好了,政府对贫困户非常关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发放了米香蕉苗、能繁母猪,让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致富,他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他表示,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他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

热水河村根据生态环境、气候等自身优势条件,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以米香蕉为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业,使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优势更加突出,带动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我们通过对这里的土壤和气候进行考察论证后,决定以‘村委会\’为主体,建立了‘金阳县热水河乡热水河村米香蕉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群众以土地和劳务入股,取得效益后分红,这样既能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也能让11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刘成君告诉记者,发展米香蕉得到了县上的大力支持,由县级联村扶贫领导负责联系米香蕉苗,县农牧局派出农技人员开展种植技术服务,群众出土地,出劳力,并建立了“米香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发展米香蕉产业进程中,县水务局出资帮助村民修好了8公里的灌溉主渠、700米的田间水系沟渠、200m3的蓄水池及10口沉沙池,以保证种植后米香蕉的灌溉用水。“去年8月底,就整改出梯地75亩,种植了米香蕉4500株。其中11户贫困户种植26亩。”驻村农技员刘超洪说,在米香蕉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香蕉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和管理,并组建了党员自愿服务队,积极帮助和指导群众种好米香蕉。

“通过基地带动,计划今年种植米香蕉扩大到300亩。”刘超洪说,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该村大力帮扶群众发展养殖业,实施“借猪还猪”项目,为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19头能繁母猪,又落实“农户小额贷款”项目,帮助9户贫困户申请了小额贷款18万元。

新闻推荐

脱贫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州政协委员毛曲作金阳县甲依乡副乡长【履职印记】毛曲作所在的甲依乡是金阳县的一个高山乡,该乡5个村落中,还有两个极度贫困村需要脱贫。而在脱贫奔康的进程中,该乡不管是从基础设...

金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