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驻村“第一书记”的乡村扶贫路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4-05 20:42 大字

一个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却到了金阳红峰乡显威村当村官,这个官可不是一个好差事,更没有清闲轻松可言。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你要知道,有什么困难你要清楚,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更要你出谋划策。

但是,当你真正知道自己应该为村民做什么事、该如何努力的时候,也是村民真正需要你、你真正走进村民心里、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

刘德禄,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每天背着他的“第一书记工作日记”本,走村串户,上坡下坎,就是想找准村民的“穷根”,然后竭尽全力地拔除它,让这里的百姓能脱贫致富,过上属于他们的好日子。

文/图本报记者白里呷

“贫困农户脱贫,我们村已落实了具体措施,保证能按期脱贫,甚至提前到今年脱贫!”来到金阳县红峰乡,记者遇到了准备到村里去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德禄,他告诉记者,他本来是州气象局的业务工作人员,现地下派到该乡显威村,成为该村第一书记。

挨家挨户找“穷根”

在与刘德禄的闲聊中记者了解到,他到村任“第一书记”后,首先要做的是调查了解贫困原因。他经常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跋涉几个小时到村里去查看村情,深入农户了解贫困原因,到困难村民家中倾听百姓呼声,详细询问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及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

“找准贫困原因,方能‘对症下药\’,才能精准脱贫。”刘德禄说,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

“我作为共产党员,要我在这儿干,我就要干好!”刘德禄告诉记者,自安排他到红峰乡显威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一直驻在乡上和村上,扎根于乡村,除了配合做好乡政府工作,协助村里搞好村务外,还经常去村里的贫困农户家里走访。

从乡政府去村里,爬坡需要2个多小时,下坡需要1个多小时,在路上摔倒、受冻挨饿是常事。由于不通彝语,和群众沟通需要找人“翻译”,改变群众传统保守的观念需要苦口婆心地做很多次思想工作,但无论有多苦,刘德禄只说了一句话:“辛苦是应该的!”

根据多次深入调查,刘德禄了解到,显威村有68户农户,其中目前还未脱贫的贫困户7户,而贫困户的普遍特点就是当地自然条件差、地理气候恶劣、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身体不好等几个方面。

“有一户农户就有10口人,劳动力却只有2个,这家人的脱贫难度要更大些。”记者翻开刘德禄随身携带的“第一书记工作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他驻村以来每天开展的各项工作,包括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诉求、脱贫方案等。

找准脱贫门路帮助扶贫

了解了贫困原因,刘德禄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一户户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和措施。他表示,要通过***工作的开展,努力改变贫困户和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如何脱贫?刘德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帮扶项目,就无法彻底解决脱贫问题,而脱贫项目怎么找,落实项目的资金从哪里来?刘德禄思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单位——州气象局。

“买小母猪还需要喂养一段时间,买大母猪喂养就能立即见效,为了让贫困户尽早脱贫,我就给贫困户送去了大母猪。”今年年初,刘德禄把自己调查了解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及自己的帮扶脱贫思路报告了州气象局,得到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按每户3000元的标准,给每户贫困户购买了2头大母猪,发展并带动其他农户搞养殖业。

奔走呼吁真情帮扶

“扶贫先扶智”,刘德禄针对村民思想保守、知识贫乏、技术短缺、信息不畅,导致生产收益低下,致富门路不多等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党员干部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广大群众解放思想、移风易俗的扶贫思路,逐步让群众树立“我要脱贫”的思想。同时,加强脱贫项目立项,整村推进,让穷村变成小康村。

为帮扶村里的贫困群众,刘德禄积极争取州气象局发动干部职工捐款捐物,仅去年以来,州气象局发动干部职工捐款1.8万元,提供禁毒防艾、农技等知识培训费1万元,购买1万元的化肥帮助贫困群众春耕生产,为全乡学生购买了价值3000余元的文具和体育器材。

刘德禄说,显威村适合发展畜牧业,也适合种植核桃,在积极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棵树”建设,栽好核桃树,核桃树下栽种花魔芋或养鸡等,发展立体林业经济的同时,发展养猪业,适度发展牛、羊养殖,就能保障显威村按时或提前脱贫。 

新闻推荐

金阳烈士陵园以后长这样 这里还将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场所

本报讯“这儿要栽树,旁边种好草,碑要立大门左边。”近日,记者在金阳县烈士陵园看到,县民政局干部正指导着工人师傅们加班加点推进陵园的维修改造工程建设。据介绍,该县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