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惹人羡 幸福生活编成了顺口溜
改善民生,“人畜饮水”工程带来山区百姓新生活。 营养餐让学生吃饱又吃好。
“十二五”期间,金阳县紧紧围绕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一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项目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十大扶贫工程”,统筹抓好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大事、难事、真事、实事。金阳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把幸福生活编成了顺口溜:“做饭不用推磨,吃饭不用烧柴,用水不用背桶,睡觉不用望天星,衣食住行大变样,大家乐享新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白里呷
“做饭不用推磨,吃饭不用烧柴,用水不用背桶,睡觉不用望天星,衣食住行大变样,大家乐享新生活。”谈起***,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的村民们,把扶贫开发带来的幸福新生活编成了一段顺口溜。
丙乙底村曾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彝族聚居村,“用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是过去丙乙底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扶贫开发工程的深入实施,丙乙底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五通”,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丙乙底村的巨大变化,仅是金阳实施扶贫开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金阳县紧紧围绕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一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项目建设为主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深入实施“十大扶贫工程”,统筹抓好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大事、难事、真事、实事,谱写了一曲曲扶贫开发新篇章。
民居扶贫
彝家村寨面貌日新月异
“过去住的是低矮潮湿、不避风雨的石板房,如今,我们不仅住上漂亮的砖瓦房,而且通电、通自来水,家家户户建起沼气池,安起太阳能热水器。”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民吉子么阿各笑容可掬地说,在彝家新寨建设中,全村按每户占地面积330平方米的标准,实施整体集中新建,全面实施清洁、整洁、亮化、美化、绿化工程。通过彝家新寨建设,如今的丙乙底民族风情村,处处新景象,家家新面貌。
一直以来,该县把彝家新寨建设项目作为全县的“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政策、项目、力量、资金都向“彝家新寨”建设倾斜、布局、整合、集中,主要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农房、村内道路、人畜饮水、村民活动坝子、民风民俗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扶”字当头、“干”字为先,为实施好彝家新寨建设工程,该县实行联乡包户制,县级领导包乡联户,乡镇和联乡部门负责人包村,所有联点人员和乡镇工作人员包户;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围绕住房、基础设施、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基层组织五大建设和产业发展;突出部门、干群、户户“三联动”,找准工作难点,明确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彝家新寨建设。
在彝家新寨建设中,积极推广“错层式”建筑模式是该县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民房采取主体住房、畜圈错层分开的方式,将畜圈圈顶用作院坝,其他功能依需而建,人畜分道分门进出。与“庭院式”建筑结构相比,“错层式”建筑结构具有节约占地面积、节约建筑成本、利于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优势。“十二五”期间,建设彝家新寨165个村1.37万户,改善了6万群众居住条件。其中推广“错层式”建筑结构2500余户。
通过实施系列民居扶贫工程,金阳扶出了农村新面貌、新气象,一座座青山环抱、山水相映、自然和谐、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新彝寨,在大山深处尽展其美丽、整洁、和谐的新面貌。
产业扶贫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就要有产业支撑。该县突出产村相融,强化产业支撑,始终围绕“4411”工程,大力实施青花椒、白魔芋、脐橙、马铃薯、优质荞麦等8个产业化项目工程,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大格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减少2.97万人。
为了抓好产业扶贫,该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同炒一盘菜,各做各的席”的方式,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做法,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农民骨干,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产业扶贫中,该县始终坚持林业立体经济发展思路,优化布局农业“三带”经济结构,在低山河谷地带抓青花椒林套种白魔芋、二半山区大兴核桃林套种花魔芋、高山地区实施华山松林套种牧草、套养畜禽,努力实现农民林上有果摘、林中有畜养、林下有芋挖、包里有钱装。
该县青花椒总面积61万亩,挂果35万亩,产量5200吨,产值4.8亿元,青花椒品种选育工作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核桃总面积30万亩,挂果8.5万亩,产量1.8万吨,产值2.8亿元;华山松总面积5万亩,产量250吨,产值1000万元;四畜存栏46.66万头,出栏31.75万头,肉类总产量1.34万吨,产值4.53亿元;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0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46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251%。
基础设施扶贫
群众幸福指数节节高
“现在,我们农民生产生活设施更全了,交通更加方便了,环境变美了,生活变好了,日子过得和城里人一样了,呵呵!”走进金阳县桃坪乡务科村黄方超家,他家电视、沙发、茶几等家俱一一俱全,特别是摆放在墙角的那台崭新的电脑最引人注目。黄方超很神气地说:“这几年,党和政府为老百姓修路、筑渠、建房……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这几年来,金阳县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受益的事情抓起,采取招商引资、对上争取和财政投入等多种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了一大批以农业、生态、交通、通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百姓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升。
交通建设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通乡油路建设9条151.6公里,通村通畅15条120.6公里,通村通达8条46.3公里,建成城乡客运站6个,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46.23公里,比2010年增加506.23公里。全县交通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省、县道为骨架,乡、村道为网络的交通发展格局。
水利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完成面上改土9000亩,新增有效灌面8000亩、节水灌面8400亩,灌溉面积达3.9万余亩;新建207处供水工程解决了12.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修建城乡供水站,解决了城镇17362人的饮水。
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将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州级生态村52个、县级生态家园900户,植树造林26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134.0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6.29%。
能源通信建设明显改观。农网升级改造、无电地区电网覆盖、溪洛渡水电站库区输变电线路迁复建、县城输变电路网改造和回路建设等工程圆满完成,解决了86个村1.53万户6万余人的用电困难;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1390口;“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农村和边远地区通信、邮政服务不断加强。
新闻推荐
筹学费还补家用“羊奶子”变“金豆豆”本报讯8月23日中午,记者在金阳县北街的“人民照相馆”旁边看到,一群路人围着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孩。“小孩子,你的'羊咪咪'(羊奶子)怎么卖?”“两元钱一碗!”问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