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好人陈龙珍: 照顾毫无血缘的姐姐半个世纪

凉山城市新报 2015-10-20 17:41 大字

陈龙珍给百岁老人刘应珍洗脚。 陈龙珍的孙女们时不时整理着刘奶奶的穿着。

你能想象有人51年来始终如一地照顾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吗?你能做到当自己都已经是古稀之年时,还手把手照顾104岁的老人吗?

金阳县桃坪乡务科村的村民陈龙珍,51年来一直照顾着104岁的邻居刘应珍。在这4300多天里,她每天都要为这位百岁孤寡老人喂饭、洗脸、洗脚、洗衣服、端大小便。陈龙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15年5月,她被评为“中国好人”。

虽然陈龙珍与刘应珍没有血缘关系,但她们之间却有着别样的感情。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她们亲切地互称“姐姐”、“妹妹”,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小玉 杨里古 贾巴尔且

9月9日一大早,金阳县桃坪乡务科村务科组村民陈龙珍家的院子里,104岁老人刘应珍坐在一个用草编织的小圆凳上,背靠着院墙,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妹妹”陈龙珍为她送来早饭。

“妈,今天我和文莲要到县上的几个亲戚家去给小艳艳找学费,可能回不来,家里的奶奶只有你一个人照顾了,如果有啥子事,给我们打电话哈。”陈龙珍的大儿子许文平简单地吃了一碗面后,和自己的媳妇田文莲去县上为大女儿筹学费。

陈龙珍送走了儿子儿媳后,为104岁的姐姐刘应珍盛了一碗香喷喷的稀饭。由于是刚出锅的稀饭,陈龙珍在喂刘应珍时,小心地把稀饭吹凉后才喂。身边的刘应珍老人边吃稀饭,边费力地给我们讲起了陈龙珍一家人对她的好。

由于刘应珍年老体弱,听力也不好,她说的话,我们听起来很费力,陈龙珍老人便当起了我们的翻译员。

“同志,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妹妹\’,是我的福分,不是她的话,我早就死在哪里都不晓得了,我现在吃饭要人喂,走路要人扶,连喝水都要一口一口地舀给我喝。不是遇到这家好人,我真的肯定活不到这么大年纪,也肯定不想活了,现在我还想多活几年。”刘应珍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陈龙珍是她最亲的妹妹,没有陈龙珍一家几代人的照顾,自己不可能活到现在。

陈龙珍喂好了刘应珍的早饭后,拿起一块湿帕子,把刘应珍的手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拿了一件衣服给她加上。

“早上天有点凉,老人家体质很弱,容易感冒。”陈龙珍不时地给刘应珍梳头,轻轻地拍掉老人肩膀上的头皮屑。

成为孤寡老人

流浪路上遇到好“妹妹”

刘应珍是云南省昭通市炎山乡人,1945年和丈夫李红春一起搬迁到如今的桃坪乡务科村,结婚多年,两口子一直没有生育过小孩,在这里,他们一个亲戚也没有。由于李红春吃苦耐劳,做什么都走在队员的前面,他当仁不让地当起了生产队大队长,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主任。1960年,李红春带领生产队干活时,山体突然垮塌,李红春正准备带领队员逃命时,山上滚了块石头下来,正好砸在李红春的头上,生产队员们虽然逃过了一劫,可是刘应珍却从此失去了最亲爱的老公。这一年,刘应珍49岁,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也不老,怎么办,一个亲戚也没有,这一刻,刘应珍想了很多很多,和自己相依为命的老公没了,今后的日子咋个过呢?

生产队晓得刘应珍的难处后,讨论研究了照顾刘应珍的办法,让生产队的队员们每家轮流照顾刘应珍。刚开始,刘应珍也乐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应珍发现,每次吃饭,她都是最后吃,而且吃的是主人家吃过的剩菜剩饭,这让刘应珍的心冰凉到了极点。

老公没了,生产队的有些队员把她当成了负担,不愿意让她在他们家过,刘应珍成了流浪的老婆婆。1964年,陈龙珍的丈夫许德银当了生产队长,看刘应珍可怜,于是,两夫妻一商量,决定把刘应珍接到家里来一起生活。就这样,陈龙珍两口子就把刘应珍带回了家,并且称刘应珍为姐姐,而刘应珍也把陈龙珍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这个原本就比较贫困的家庭,如今多了一张嘴,生活更艰难了,可是,陈龙珍夫妻俩却把刘应珍视为自己的亲人。

“我妹和妹夫是天地下最好的人。”刘应珍擦着眼泪激动地说。

三个小孩连续去世

夫妻俩依然坚持照顾老人

“当时我家里很贫困,连吃饭都是问题,许多亲戚朋友、隔壁邻居都劝我们不要接收刘应珍,但是我们没有听他们的劝告,把刘应珍当作自己的姐姐一样照顾,她已经成了我们家里不可缺少的成员。她也把我当作她的亲妹妹,在我们家,她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很高兴。”陈龙珍说刚开始接刘应珍回家一起生活的时候,身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都在劝告,特别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老公许德银家的人,他们都说,你们还没有孩子,如果认了个没有生育能力的“姐姐”一起生活,那会是遭殃的,这种五保老人,应该送到养老院。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们这里哪来的养老院,刘应珍孤零零一个人,生病了谁来照顾,再说我们从来就不相信迷信,所以我和老公把刘应珍接过来一起生活。”陈龙珍告诉记者,他们家把刘应珍接过来没多久,她就生了第一个女儿。“添了女儿后,家里多了几份活跃,可是好景不长,女儿刚学会走路就夭折了。家里的亲戚们这会儿更来劲了,说不听他们的话,将会继续遭殃的。”

陈龙珍说,失去第一个女儿,他们夫妻俩比任何人都痛苦,但一看到孤苦无依,又一起生活了几年的刘应珍,他们怎么会舍得呢,这个老人早已经是他们家不可或缺的成员了,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他们视亲戚们的劝告声为耳边风,还是坚持着。

第一个女儿夭折没多久,陈龙珍又生了第二个女儿,可是,这个女儿刚生下来就夭折了,家里亲戚们的劝告声一阵接一阵,可是许德银和陈龙珍还在坚持着。

“没事,我们过我们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老公许德银安慰着陈龙珍。

第二个女儿夭折没多久,陈龙珍又生下了第三个女儿,这一刻,许德银和陈龙珍心想,事不过三,这个女孩应该不会夭折了,可是,孩子刚学会走路,又夭折了。

“既然上天不让我们有小孩,我们就不要算了,还是安安心心地照顾姐姐吧。”许德银和陈龙珍在悲痛中相互安慰着。

连续三个女儿的夭折,并没有拖垮这个三口之家,相反,刘应珍在陈龙珍夫妻俩的照顾下,过去多病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他们的日子也在渐渐地好转。

第三个女儿夭折后,陈龙珍又怀上了第四个孩子,这次生的是男孩,也就是现在的大儿子许文平。儿子许文平的出生,给这个三口之家带来了希望,自那以后,陈龙珍家连续增添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个不幸的家庭,终于走出了困境。自然的,亲戚和邻居们对陈龙珍一家照顾刘应珍的看法也在改变着。

“我和老许虽然是他们的子女,可是从来没有尽过一天子女的责任,说实话,我还是很感谢我的兄弟姐妹们,是他们一直在照顾着父母和公公婆婆。”陈龙珍说,由于照顾刘应珍老人,平常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和照顾自己的父母。(下转A06版)

新闻推荐

新村文明新风尚 处处流动着文化气息

本报记者王仆邱兴春米赢王维华李涛“人勤时光美,家和喜事多。”、“不羡慕人多、羡慕人团结,一家人团结、温馨充满屋”……走进金阳县依达乡保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立在道路两旁以传递正能量及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