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县政府给力劳务产业 打工的人多了 不文明的行为少了
现场招聘会上,农民争相报名。农民工技能培训。
打工的人多了 不文明的行为少了
因为打工,金阳县“打工第一村”——对坪镇芦茅林村的村民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因为打工,金阳彝族妇女在家庭的地位提高了;因为打工,金阳农民开阔了眼界,带回了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金阳县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协作,培训输出,农民受益”的原则,把劳务输出与扶贫开发、再就业等工作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该县政府为劳务输出铺平了道路,架起了金桥,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白里呷
近年来,金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和鼓励下,加入了打工者的行列,全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4万余人。打工真正让农民工挣到了钱,部分打工农民还有了年薪,年收入最高的达20万元以上,最低的也年进两、三万元。
打工打出了一个个百万富翁、一个个企业家,圆了金阳农民的致富梦。如今,劳务经济已超过青花椒产业收入,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产业。仅今年1至4月份,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3.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0%。
缩影
“打工村”,打工挣到钱的人多了去
打工农民的收入状况怎么样?劳务输出取得的成效如何?外出打工农民真的挣到钱了吗?近日,记者来到金阳县“打工第一村”——对坪镇芦茅林村,和村民及刚打工回来的务工农民聊起了打工的话题。
家住该村大湾子组的高永美说到打工,便乐滋滋地摆起了她的打工经历。“没有什么比打工更好的了,我在第一次外出打工时,仅两个月就挣回一万多元呢!”高永美说,2012年7月,她利用农闲时间,带着营盘里的二十来名妇女到新疆去摘棉花,仅两个月时间,这帮妇女就挣回了20多万元,每个妇女挣回来的钱,比在家里干一年的农活还多。这之后,她每年都要带二、三十名妇女外出打工,让很多家庭改善了生活条件。
一直在昆明打工,刚回来搞彝家新寨建设的但华国也坐不住了,凑过来搭腔:“我现在在一家公司上班,搞管理的,年薪10万元!还有资奖金,呵呵!”
说起但华国,村组干部对他赞美有加,都说他14岁就外出打工,已10多年了,从一个打工者发展到现在的管理者。他不仅是公司里的“红人”,在村里同样是“名人”。
“打工收入高、修大房子的还不只但华国家呢,和他一起在昆明打工的刘德祥家,还有陈开林家,多了去了,打工挣到钱的,你们说还少吗!”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数着打工致富的例子。
村书记杨富升站了起来,无不感慨地说:“大家别闹了,听我说,说起打工,我比你们更清楚,不说远的,就我们村外出打工的,只是没有开飞机的,其他各行各业哪儿没有嘛,人家陈开林给我打电话说,如果我想买车,借多少钱只管开口呢!”
杨富升顿了顿,介绍起村里的劳务输出情况:“芦茅林村是名副其实的‘打工村\’,年实现劳务收入1237万元,全村429户2064人,打工的至少有800人,收入最高的月收入万元以上,至少有10来人,多数都是月工资4000元以上的,打工收入已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村民依靠打工,住上楼房的农户已有128户,全村13个组,12个组实现了路、水、电‘三通\’,家用电器家家普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越来越多。通过这几年的打工,存款上百万的都有好几户呢,哈哈!”
“就是嘛,目前,我们村家家建起了十多、二十万元的楼房,全靠打工的呢!”
“这话说的是,哈哈哈……”
铺路
引导、输出、维权,政府很给力
近几年来,金阳县始终把劳务开发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协作,培训输出,农民受益”的原则,把劳务输出与扶贫开发、再就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劳务输出铺路架桥,促进了劳务经济蓬勃发展。
加强培训提高劳务技能。据统计,该县2014年输出的城乡富余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就有44161人,占劳务输出总数的91%,有技术技能的占30%,无技术技能的占70%。针对这一情况,该县在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着重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语言、礼仪、基本技能和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科学设置市场热门的培训专业,优化电子、电器、汽车驾驶等10多个主要培训专业,着力搞好劳务经纪人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等培训工程,积极打造一批叫得响、有市场的富有金阳特色的劳务品牌。2014年,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4500人。
搞好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县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建立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发展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扩大乡村劳务信息员或劳务经纪人队伍;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2014年,共发布用工信息20条,提供岗位8000余个。通过与重点劳务输出区域协作,努力拓展劳务基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重点区域有序流动,2014年分别向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有序输出农民工1568人。
劳动维权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强化事后跟踪服务工作,重点抓好工伤维权和讨薪维权,积极参与和处理劳务纠纷,尽力为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对成批输出的农民工,在输出人员中选派一名管理人员作为维权信息联络员,及时反馈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如果出现侵权行为,政府相关部门直接与用人单位交涉。2014年,实施维权援助处理劳务纠纷47件,为劳务工挽回经济损失910万元。
效益
4.85万打工农民,一年挣回3.4亿
打工圆了村民的致富梦、劳务经济托起了村民的“小康梦”,如今,在金阳打工已经成为全县继青花椒产业之后的一大主导产业。通过打工,在家建起楼房、在外地办厂、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农民越来越多。
据统计,2014年,该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85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7252人,省外就业31248人;实现劳务收入3.41亿元,增长15.9%,其中:月收入2千至3千元的18350人、3千元以上的30150人,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了,喝酒、赌博、打架等不文明行为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偷牛盗马的现象根本没有了,治安秩序好得很!”这是金阳群众的共同感受,在打工潮的影响下,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社会风气和治安秩序越来越好。(下转A05版)
新闻推荐
去年冬季,群众高高兴兴把付棋老师寄来的御寒衣物背回家。“白老师,我又募集到一批小孩穿的新衣服、新鞋,正装完车赶往物流公司寄过去,请注意查收!”“上次,你提供的两名小学贫困女生,我们都要资助,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