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村秘书,26年的村干部,彝族民间的“总德古” 有事?找韩书记啊!
韩瓦以正在介绍他的作品。夏零摄
他17岁小学毕业,成了村里的文化人,被推选为村秘书。因为受不了外乡人讥笑他的家乡穷,便带领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发奋读书,致力要靠知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
他在初中毕业后被推选为村主任,后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的26年时间里,他治理村里的社会治安,当民间德古调节村民间的各种矛盾,带领村民致富……
他就是雷波上田坝乡沙坪子村的党支部书记韩瓦以,他说,如今村子移民了,我还要继续上班。
夏零 本报记者 吴华昌
“你们先坐,我换件衣服就来……”韩瓦以一边说,一边走进了房间。3月28日,记者刚走进雷波县上田坝乡韩瓦以家的大门,韩瓦以就说,昨天晚上就出去调解事情,这时候才回来,哎,又是一个通宵。
记者在与韩瓦以交谈时,韩瓦以的电话也不时地响起……
17岁的村秘书
1954年出生的韩瓦以,因为读完小学,成了村里的“文化人”,被村上领导看中,让他17岁当村秘书。
17岁的年纪虽然冲劲十足,但也是叛逆阶段,韩瓦以作为村里屈指可数的知识分子,很想外出闯荡一番,奈何家里人觉得他年纪小,不让出去。
虽然是村秘书,韩瓦以还是时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在街上游荡。一个偶然的机会,韩瓦以与一个外乡人交谈时,外乡人十分看不起韩瓦以,说:“你们这个穷地方,老子才不愿意来这里呢。”韩瓦以十分气愤,与小伙伴们怏怏不乐了。
“穷地方,穷地方……”韩瓦以脑海中一直闪现着这三个字。韩瓦以决心改变这个穷地方。
韩瓦以和小伙伴们商量,如何才能改变这个地方,思量前后,穷,关键在于没有文化,全村加上韩瓦以总共就只有5个小学毕业生,其他的就几乎不识字。
韩瓦以与小伙伴们找到了沙坪子村小的民办教师韩史坡,和韩老师商量,小伙伴们帮韩老师砍柴,背柴,干活儿挣工分,而韩老师在晚上教这些孩子们认字。
韩史坡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干农活是其次,韩史坡终于感觉到了有喜欢学习的孩子,村子有了新的希望。
这样,韩瓦以的“政治夜校”就开始了……
韩瓦以不仅带领伙伴们读书,自己更是在每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四处借书读。韩瓦以在雷波新华书店购买了一套初中的书本,自己在家学习,不懂的就请教在中学读书的学生,请教老师。1980年,韩瓦以和初中毕业生一起进行了中考,并且语文数学都在80分以上,获得了初中毕业证。
韩瓦以的村委会
1989年,韩瓦以被村民们选举为沙坪子村村委会主任,2004年10月,韩瓦以被任命为雷波县上田坝乡沙坪子村党支部书记。
沙坪子由于紧邻着云南永善县,四川这边又与美姑县、金阳县交接,自古是一个龙蛇混杂,治安混乱的地方。“那个地方有点乱,每次需要经过那里的时候都有些害怕。”雷波县斯古溪乡岩湾村的张阿良说。
要想改变沙坪子村民贫穷落后的状态,改变社会治安是第一步。韩瓦以花了42000元从一户村民手中购买了一栋房屋,作为沙坪子村村委会活动室,然后,韩瓦以又召集村上的年轻小伙,晓以大义,进行了治安综合素质培训,选出了10人作为村上的民兵应急分队,彻夜巡逻沙坪子村,避免外地客人在本地受到欺压。
韩瓦以又花了1200元,为这10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购买了统一的服装。这在当时成为了各村学习的榜样。
随着应急分队的纷纷出动,沙坪子村的社会治安环境开始好转起来,一年之后,外地人再也没有在沙坪子受欺负的现象,村子里的街道上,外地人做生意的渐渐多了起来,村民们有的也开始做起了小本生意。
“现在从沙坪子过,一点都不担心了,我都经常到沙坪子村去买点东西,有钱了也到那里去做生意。”张阿良说。
韩瓦以的移民办
“找韩书记啊。”这是沙坪子村村民的口头禅,2007年,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前期移民复建启动,沙坪子村紧邻金沙江,属于整村都需要搬迁的对象。韩瓦以的村委会就成了村民及工作队的移民办。
村民有任何诉求,到村委会找韩瓦以,工作队有任何不了解的情况,到村委会找韩瓦以。
“他就是没回过家。”韩瓦以的老婆说起韩瓦以,痛恨加痛心着,几十岁的人了,还有家不回,不就是一个支部书记吗,还以为他是乡上的大领导了。虽然韩瓦以的老婆这样说着,但每逢下雨,天气转凉的时候,村委会总会见到一个拿着雨伞或者提着水壶的女人。
“那时候是真忙啊,我们村160多户,760多人,都得一家一家的喊啊。”韩瓦以说,哪个愿意搬,几十年的家啊!不是说走就能放得下走了的,但为了国家的建设,不搬也得搬,再苦再难也得搬,再不情愿也得搬。
2008年6月15日,韩瓦以带头进行了第一家溪洛渡库区移民搬迁。“我是书记,人家都看着我呢,我都不搬,咋个喊别人搬嘛?”韩瓦以如是说道。
至2012年,沙坪子村160户村民基本进行了搬迁,有的搬到了雷波县海湾乡,有的在杉树堡乡……
韩瓦以的村遗产
“现在我们村子已经没有了,但还有些事情没有完成,所以我这个村支书还在继续上班。”韩瓦以戏谑地说。
“我现在没有多少事情了,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下我们村的资料,收集我们彝族的传统文史。”韩瓦以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书房,电脑上满是彝文。
《阿鲁阿茨嘎哈谱牒》是韩瓦以费时2年完成的,《嘎哈祖祖以果谱牒》韩瓦以花了几个月就完成了。
“我对彝文很熟悉,所以电脑上我都是写彝文,顺便翻译成汉文。”韩瓦以说,村子没有了,但人还在,以后想要出一本《彝族历算》,方便彝族同胞查阅哪一天做什么事好。书都写好了,就等着出版,这个可以用80年的。
韩瓦以说起这些,望着远处……
村子移民了,村民们生活都还好吗?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金阳县对干部多环节“设卡”,严把关口,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推荐环节列出“缺点清单”。要求人选单位班子成员至少列举“候选人”2条以上缺点,列出拟推荐干部“缺点清单”,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