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烟叶烘烤正当时

凉山日报 2019-08-27 08:59 大字

金秋时节,又到了会理烟农丰收烟叶的季节。辛苦了大半年,能否喜获丰收,就看能不能烤好这炉烟了。

成熟采收基础扎实

“你看,叶片大半已经变黄了,还出现了黄斑,主脉也全白了,中部叶到这个程度,就完全达到了成熟采收的标准。”在会理县太平镇太平村3组的烟田里,刘吉林正在指导烟农余传文成熟采收。

集二级烟叶调制工、全省烟叶分级技术能手桂冠于一身的刘吉林,是太平烟站的质量主检,肩负着全站大田管理、烘烤工作的技术指导工作。

“判断烟叶成熟度,不仅要凭经验,也要依靠指标,比如颜色、叶面长势等等。从田管开始,我们就对合作社组建的烘烤队进行了多次培训,再由他们到户对烟农进行培训。成熟采收是烘烤的第一步,采收质量达到了,烟叶质量自然就能提升。”刘吉林向笔者介绍道。据悉,今年会理县依托合作社共组建6支专业化烘烤服务队,164个服务队员,对全县烟农进行全面的指导,有效提高了烘烤质量。

分类编竿省时、省力

在太平工场密集型烤房群里,三三两两的烟农正在对采收回来的烟叶进行分类编竿。

“大家一定要按部位、成熟度和叶片大小分类编竿”。刘吉林仔细观察烟农的编竿情况,不忘叮嘱道。

按照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指导方案要求,烟叶在烘烤前必须进行分类编竿,即将同一类烟叶编在同一根烟竿上,达到每竿烟的烟叶成熟度、颜色、大小基本一致。

“只要在编竿的时候分类做得到位,这些烟叶烤后基本上一竿就是一个等级,烟叶等级差别不大。”刘吉林一边指导烟农分类编竿,一边向笔者自信满满的介绍道。

“有了分类编竿作基础,在装炕时,我们又根据叶片差异进行分类装炕,成熟度高的装在高温区,成熟度适中的装在中温区,成熟度低的装在低温区,实现了同层同质,有效的提升了烟叶烘烤质量。”从事烟叶生产工作十余年的太平烟站站长杨正林赞不绝口。

“鲜烟时分类比烤好以后再分要省事多了,烤过的叶片卷在一起,还得理开了才能判断分类,费事得多。”太平村3组烟农顾国东向笔者介绍起了分类编竿的好处,他家今年种植了23亩烤烟,已有10多年种植经验的他,切身体会到了烘烤技术变革带来的变化。如今,顾国东被合作社聘为烘烤员,他不仅要把自家烟叶烤好,还要负责村里其他烟农的烘烤指导工作。

“刚开始让大家进行鲜烟分类编竿的时候,我们很不理解”。过去,鲜烟采摘后不分部位,全部扎在一起编竿,现在突然要求在编竿环节分部位,大多数烟农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现在烤后的烟叶基本上每竿烟等级都一样,一个人最快每天能分80竿烟,一炉烟至少可以省2个工,大家都很接受了”在担任烘烤队员之前,顾国东就经历了从抗拒到接受的过程,因为得到了实惠,广大烟农和顾国东一样,渐渐接受和认同了这样的生产方式。

科学烘烤更稳当

“这个温度就很好,如果再高一点,就必须得控制火力了”。刘吉林在密集烤房外一边观测智能控制仪,一边耐心的叮嘱烟农甘玉轩注意火候。

甘玉轩是太平村3组的烟农,今年种植烟叶19亩,已经烤了3炉烟了,由于前期干旱,后期雨水过猛,导致前两炉底叶烟烤后质量不好,他希望后面的烟叶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弥补前两炉的损失。

“过去用老烤房烤烟,都是凭经验来控制温湿度,烟叶被烤坏是常事,现在密集型烤房利用智能控制系统,使温湿度保持在一个水平上,只要严格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指标,适时调节温湿度,基本不会烤坏烟了。”刘吉林深有感触地说道。

“以前我们搞不懂那个智能控制仪,烟草公司的技术员和烘烤队员就来手把手教我们,现在会操作了,确实很方便。”甘玉轩对密集型烤房智能控制系统很是支持。

“以前每一炉烟我都要去看几次,现在不用了,烟农们都操作得很溜了”,刘吉林补充道。

据悉,太平烟站针对烘烤方面的短板,及时组织烘烤技术人员,对各个网格员、烘烤队员以及烟农分层次开展烘烤技术培训,还自制了烘烤流程宣传手册,图文并茂的向烟农进行技术宣传。由于工作扎实,太平烟站乃至全县已经实现了科学烘烤全普及,广大烟农接受度高,操作能力增强,对烟农效益提升,行业产量保障,已是信心百倍。

文/图 余瑜

新闻推荐

“会理石榴拍卖中心”开拍

本报讯(董芝会记者何勤华)8月25日,2019会理石榴发布会暨石榴拍卖中心揭牌仪式在凉山州会理县鹿厂镇举办。作为创新型农...

会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理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