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理铜火锅 历史传承的手工精品

凉山城市新报 2016-12-09 00:00 大字

铜火锅制作车间里叮当作响。手工艺人的工作单一枯燥,每天就是坐在那里敲敲打打。细心检验制作好的铜火锅。手工艺人的双手长满了老茧。

文/图 本报记者 袁蕾

岁的王启英,坐在铜火锅制作车间,5名正在制作铜火锅的师傅坐在周围工作着。伴随着师傅们手中的铁锤上下敲打,发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曾在会理县鹿厂炊具厂当厂长的他,从事铜火锅制作已经多年。如今已不再亲自敲打铜器,但每天坐在这里看铜火锅制作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远销各地的铜火锅

年,王启英从四川仁寿县来到西昌学院上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会理工作,年代,会理铁厂里的铁滞销,王启英将多名会打铁的师傅组织起来打铜火锅。年代,由于各方面原因,铜火锅制作又停止了一段时间。

近年来,随着会理旅游业的发展,铜火锅作为会理县的特色旅游商品,不仅是本地人前来购买铜火锅,北京、成都等外地客人也来此购买铜火锅带回家。

集体经济解散后,他在家里开起了“千锤百炼”铜火锅制作作坊。“全县一年的铜火锅销售在2万件左右,我们家的销售量在件。”王启英说,用铜火锅煮的食物,不会破坏食物原本的特性,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经常使用铜火锅做菜对因缺铜而引起的身体疾病,如白癜风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以前制作的产品比较单一,只有铜火锅一种,现在铜制品已经有多种,水壶、盆、电磁炉锅、火盆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用铜制作。”王启英的家门口摆放着一个高1.1米,重多斤的大型铜火锅,“这是重庆一家火锅店定做的,也是目前四川最大的铜火锅了。”

曾经商贩云集的打铜街

会理铜火锅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历史上,鹿厂以铜冶业和陶业生产著名,明洪武年间为采炼铜矿的重要地区,尤以手工打造铜火锅驰名,商贩云集,市场交易繁荣,产品销至省内及云南省。

相传明朝朱元章的士兵来到这里,再次屯兵的时候,发现鹿厂镇的铜储量大,进行冶炼后制作成铜制品。

解放后鹿厂镇建立了鹿厂铜器厂,~年,生产铜器达.4市斤,来料加工.市斤,总产值达.万元。

“会理鹿厂镇产铜,解放前家对面的街道被称为打铜街,几十户人都从事这个行业。”王启英说,现在这条街已改名为高石坝,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了,现在整个鹿厂镇都只有7、8户人从事铜火锅制作。

手工艺人的坚守

王启英家里有7口人,都在从事铜火锅生意。岁的孙子王浩主要负责铜火锅的销售。“除了上门购买外,现在也在网上进行销售。”王浩说,现在铜火锅已销往全国各地,冬天是铜火锅的销售旺季,沈阳、拉萨、兰州、浙江等地都接到过订单。

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儿子王卫国,从小就耳濡目染制作铜火锅,制作中的每一道工序他都精通。“制作铜火锅有6个大的流程,化铜水、倒模、打薄片、冷却锻打、做造型等,最后刷上盐水,用火烧,使得铜发亮,用铁锤敲打后加强硬度和美观度。”

“铜火锅是会理的一大特产,但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会选择从事这个工作了。”王卫国说,手工艺人工作很单一,每天都坐在那敲打,工作非常辛苦,小伙子的手掌伸出来都非常粗糙,长满老茧。现在厂里的年轻人都是从父辈开始就从事铜火锅制作的手工艺人。

“年左右,由于信息闭塞、宣传力度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个产业几乎频临破产的状态。”王卫国说,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自己都曾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对于铜火锅的未来,他还是充满了信心。“会理县政府很重视产业的发展,也在对外进行宣传推广,凭着手工艺人的诚信和质量,相信这个产业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会理县太平派出所开展 提升窗口服务水平活动

雷波县大小田学校举行教师异地上课教研活动本报讯近日,雷波县汶水镇大小田小学来了多名本镇香樟村苗圃希望小学的教师。他们的到来受到了该校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原来这些教师是来大小...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