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作画 写意人生 章洁 本报记者 余毅 文/图
施川明正在石上作画。
左手握一个巴掌大的鹅卵石,右手拿画笔,不一会儿,一块普通的石头便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对60岁的绘画爱好者施川明来说,石头上作画,乐趣非凡。
一份水墨情,一块石头缘,一种生活趣,对施川明而言,就是生活的意义。
爱好绘画
描绘所爱之城
在凉山州会理县工作的施川明退休后选择定居彭山。“彭山环境好,是一座宜居休闲的小城市,我们老两口喜欢在这里生活。”近日,接受采访时施川明如此表达对彭山的热爱。为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他经常到湿地公园和其他老人一起唱歌或参加各种活动。“当然,最大的爱好还是绘画。”施川明说,彭山这座美丽的城市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施川明自幼爱好绘画,但正式学习绘画是从初中开始。“中学时的班主任是美术老师,我跟着他系统地学习素描、油画、国画等。”施川明说,他和班主任一起搞创作,一起外出写生,一起参加美协开展的各种活动。施川明从绘画中受到美的熏陶,也坚持在绘画这条路上不断前行。即使工作繁忙,即使两鬓斑白,他都没丢弃这个爱好,“只要有闲暇时间,我就会拿起笔画上几笔。”
施川明家的墙壁上挂了很多他描绘彭山湿地公园的作品。每幅作品景色不同,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湿地公园的独特之美。“对彭山的热爱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拿起画笔。”施川明说,每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他都有莫大的充实和喜悦。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一旦有了灵感,施川明便沉浸于创作中,不闻窗外事。“灵感总是突然造访,不会等你,所以它一来我就要留住它们。” 施川明说,绘画能使人心静,能让人享受徜徉在艺术殿堂的乐趣,这就够了。
灵感创新
巧意石上作画
和其他绘画者不同,施川明画画不只在纸上,还在石头上。2013年的一天,施川明像往常一样到岷江河畔散步。看着脚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鹅卵石时,他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在石头上作画,让天然石头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呢?”
说干就干,施川明当下捡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石头带回家。想法很好,做起来却不容易。刚开始在石头上作画,他就遇到了作画原料的问题。“传统作画是在宣纸、印刷纸等不同种类的纸张上,颜料很容易选择和搭配。”施川明说,“石头不透水,质地紧密,与纸的材质完全不一样,用于油画、国画等的水粉、水彩原料用在石头上都不理想。”经过反复尝试和探索,施川明终于找到了适合在石头上作画的原料——丙烯材料。在不断摸索、改进中,施川明又通过使用其他几种原料来提高石头的光泽度,使作品效果更理想。
两年多来,施川明在小到蚕豆一般,大到几十厘米的石头上作画上千幅,水墨、卡通、人物素描等,内容不拘一格。“用石头作画可以包罗万象,任何东西都可以入画,但每一笔都有讲究。”施川明说,要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构思作画内容,“灵感来了,可以一气呵成。”
“美术是一种永恒的视觉艺术,通过对石头的情感探索创作一件件工艺品,更有意义,保存的时间也更久远。”在施川明看来,这些石头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在石头上作画,就是天然与人工的合作。所以,他不仅非常喜欢这种作画方式,而且乐于与别人分享,“有很多大学生前来学习请教,我都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教他们,希望大家能把这种作画方式推广开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会理县法院在抓好执法办案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不懈怠,不断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打出党组主导与部门联动结合、道德建设与主题教育结合、社会管理与社会评议结合、创新载体与队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