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理绿陶登上大展台

四川日报 2016-07-25 22:50 大字

入窑一色 出炉万彩

□本报记者 何勤华 文/图

近日,记者从凉山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2016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该局将主办“文化之根·旅游之魂”大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会理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将参加展演活动。

7月16日,记者专程赶到会理县“绿陶山庄”,探访这一“非遗”技艺。

走进山庄,在绿陶历史展示厅,各种绿陶制品让人大开眼界。原来,会理绿陶的出现可追溯至宋朝,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绿釉陶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进富说,会理绿陶,其实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独特工艺品。会理当地拥有制陶所需的丰富原材料和特殊的釉色原料,这种特殊原料经过高温烧造后,会在陶器上呈现丰富的窑变,色彩斑斓,异常美丽。

最为神奇的是,上了釉的陶器起初都呈灰色,而发生窑变后的色彩却是千变万化,所以经过窑变的每一件瓷器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韩进富说,这就叫“入窑一色,出炉万彩”。

在韩进富儿子韩春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制作绿陶的工坊,资深陶艺师马文新正在制作绿陶。只见他把一坨黏黏的泥巴放置在转盘上,手沾上水,转动转盘,手握住泥巴,随着手上动作的调整,不一会儿,一个拳头大小的泡菜坛子粗坯就出现在记者眼前。

韩春寅说,绿陶制作讲究不多,可以跟随自己的想法随意制作,每个人完成的作品,都是特殊而珍贵的。

近年来,在韩进富等陶艺师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会理绿陶逐渐恢复了生产研制并走向市场,能烧制翠绿、碧绿、粉蓝、铁红、雨点、油滴等四十余种釉色,仿古件、飞禽走兽、人物花鸟等三百七十多种美术陶瓷产品。日常陶瓷用品古朴简洁,结实耐用,价廉物美;人物花鸟等工艺美陶釉色晶莹光洁,色泽凝重斑斓,造型优美大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