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背起卷宗带上法槌群众家门口审理赡养纠纷案
近日,会理县人民法院民二庭来到内东乡崩崩山村巡回办案,公开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并当场调解结案,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这起赡养纠纷案件的主人公,是家住内东乡崩崩山村的80岁老人王某,婚后生育了五个子女。老伴去世后,王某与三儿子达成养老送终协议,跟随三儿子生活,名下的承包土地全部由三儿子夫妇耕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渐渐行动不便,儿子儿媳开始变得冷淡起来,在一次因家庭琐事引发的争吵过后,老人搬离了儿子家的新房,独自一人回老房居住。从此后,儿子便不再履行约定的赡养义务。老人无法,只好杵着拐杖逐级反映,大队部、村委会、乡政府……当着调解干部的面,儿子儿媳说的比唱的好听,回家后却依然不闻不问。无奈之下,老人只能一纸诉状将儿子儿媳告到法院。
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民二庭的法官们毫不犹豫地背起卷宗,带上法槌,将巡回法庭开到了老人家门口。
听说法院要到村里来开庭,村民们都很兴奋,早早地守候在了村民委员会外,老人的其他子女也从远道赶来,坐在了法庭一侧。
庭审过程中,法官认真听取了老人的讲述,又仔细询问了被告。原来,儿子认为父亲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有病有痛不方便照顾,同时担心给他买米买肉后,父亲将这些东西拿来接济其他亲戚,到时再提出其他赡养要求,自己无力承受,所以坚决要求老人搬回新房后,再履行赡养义务。
经过法官悉心劝解,老人仍坚持独自居住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与老人的其他子女进行了交流,最后,子女们表示不干涉老人的决定,但会随时关注老人的身体状态,并及时相互转告,尽到儿女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法官与被告夫妇进行了单独交流,讲法律、说感情、摆道理,终于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种种顾虑。经过数小时的耐心调解,从肉油柴米到药费零花,从履行数额到给付时间,老人与儿子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
庭审结束后,旁听群众纷纷表示,巡回法庭既方便了百姓,又进行了普法宣传,真真切切为百姓服务,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群众的心坎!吴雅立
新闻推荐
文/图本报记者王仆张崇宁唐友吉王维华李涛五官村位于会理县城西南郊4.5公里,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是古时往来于川滇的“南方丝绸之路”古道出会理城南第一站。村落里有多处古建筑依山错落而建,绝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