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理古城繁花似锦的民俗民间文化

凉山城市新报 2015-10-12 17:43 大字

会理闹元宵表演。 “会理民歌”在央视《民歌中国》的演播现场。 会理城楼上的中秋表演。 会理第二届国际石榴节开幕式现场。

文/邹景熙 张勋国  图/李瑜

金沙水拍激越耳鼓,丝路遗迹历在目前。会理人民世代拼搏,创造了“中国石榴第一县”、“中国烤烟示范大县”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金字招牌,不愧为经济繁荣、文化厚重、社会和谐的攀西明珠。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有着和悠久历史一样的文化积淀,植根着厚重的非物质民俗文化,并绽放在人民每天的衣食住行中,曾到会理考察的国家两院院士周干峙把会理的文化称为独特的多元文化保留地。

节日民俗古今相承

“春节”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浓重节日,春节民俗活动一直延续下来。“正月里来是新春”,闹新春的浓厚气氛弥散在整个正月里。会理人民也用独有的形式欢庆着新年的到来。

解放前,腊月有春官上门“说春”,春官上门说四言八句,颂来年吉祥,还要发帖子,主人家要给春官开钱,这是春节即将来临的前奏。“立春”那天有极其热闹的迎春彩车游行,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耍龙灯、舞狮灯、踩高脚灯、还有滇味十足的彩莲船、金钱板。特别是夜晚“踩高跷”引人注目,因街道是鱼背形的,踩高脚灯的一不小心就会摔跤,真叫人心惊肉跳。正月十五“闹元宵”,夜龙可好看了,街两旁的斑竹花对着正耍得起劲的龙灯放个不停,火花像敲碎了太空的满天星斗落下人间,火花飞溅在耍龙灯的人那光着的脊背上,不由让人为他们担心,好在他们光着的上身,像涂了一层什么油,火花溅上去即刻滑落地上,不会伤人皮肤。观灯人如潮涌,喜庆热闹非凡。

新民主革命胜利的解放初,春节除龙灯、狮灯的热闹场景外,会理中学春节宣传队的节目更为精彩,彩莲船鲜艳夺目,街头上大家都争相看船内打扮得艳丽和漂亮的幺妹。船中幺妹领唱,男女声帮腔合唱,至今我还记得那动听的唱词:

领:今天是新年多高兴啦  

合:扭呀哈扭莲扭呀

领:穿红戴绿过新年呀 

合:荷花扭得儿莲得儿海棠花

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得好呀

合:扭呀哈扭莲扭呀

领:日子一年比一年强呀

合:荷花扭得儿莲得儿海棠花表达了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

在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里,会理春节传统项目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盛世看灯数今朝,在新文化大繁荣的今天,龙灯、狮灯表演比赛已是政府行为,每年元宵节由县文影新局、文化馆具体组织,来自城关、红旗、鹿厂、益门、通安、黎溪、太平等七个工业园的舞龙队、舞狮队集中县城参赛,在城区游行表演并评奖,把城区装扮得光彩夺目,更把春节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会理县人民有自己的舞台,不论年龄、不论职业,凡有歌舞才艺的人都可以报名在这里展现自己的才艺,会理人看会理人自己的演出,给节目增加了格外的亲切感。

会理人民固守着古老的习俗,传递着古老的文明,对其他传统民俗节日同样重视,并赋予新形式,在异乡的游子眷恋着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阳等民俗佳节,“水有源,树有根”、“吃水不忘挖井人”,由家庭扩展到社会,凭吊祖先,缅怀烈士,敬一杯酒,献一束花,寄托哀思。

文艺汇演唤醒民众

文艺的效用是宣传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会理解放初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和阶级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城区几所中等学校师范校、会中校、麟初校排练了脍炙人口的大型歌剧上演,有《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血泪仇》等,还有大型歌舞表演如《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等,至今这些歌剧的情节和音乐还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记忆犹新,这些歌剧演出后,社会反响巨大,影响极深。

《白毛女》和《刘胡兰》是全国知名的大歌剧。《白毛女》控诉了旧社会及其代表阶级地主阶级的罪恶;《刘胡兰》歌颂了英雄胡兰子为保护革命战士,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两部歌剧旨在唤起人民的阶级觉悟和坚定人民的革命意志。歌剧演得精彩感人,演员高度进入角色,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会理师范演出《白毛女》、会理中学演出《刘胡兰》轰动全县。《白毛女》剧情打动了群众,群众有切身之感,他们的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们的血液奔涌着辛酸的血泪,压抑不住那白热化的情感,不可阻挡地迸发出来,他们竟忘了那是舞台,那是人在演剧,群众对剧中地主阶级的罪恶极其愤怒,有的竟冲上舞台去打恶霸地主黄世仁,充分表现了苦难深重的群众对地主恶霸的愤恨。

不能忘怀作为师长的会理一代文化音乐才人、艺术行家,他们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多元艺术造诣的周若望,是解放初会理师范学校校长,他亲自指导排练《白毛女》,学生叶大槐演杨白劳,张庆远演大春,蔡佩玉演喜儿,胡钜演黄世仁,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名噪会理、德艺双馨的会理中学音乐教师彭乙光,他为国家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现在仍有不少音乐人活跃在会理民间文艺舞台上,成为新音乐、新文化的追梦人。

会理文艺演出流传影响延续至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音乐之声”几十年来有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知肉味”,是一个序幕,也是一个楔子,更是一个开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会理组织成立有“会理川剧团”、“会理文工团”,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理除有专业的“会理县民族艺术团”外,还有半专业的“会理县九九民乐队”、“会理县关工委文艺宣传队”,又还有业余的“城关文工团”、“古城艺术团”、“古楼艺术团”、“春之声艺术团”以及城乡民乐队、歌咏队、舞蹈队、木兰扇队、腰鼓队、秧歌队、舞狮队、狮龙队、长号队、蹢脚舞队等近四十支文艺队伍,共2000多名队员。尚有越地域影响的歌作者余尚义、代伐忠、李新民、蔡兴国等人,搜集和创作歌曲,特别是本土歌曲数十首,唱响县内外,影响乃至全国。近几年来,李新民创作贡献引人瞩目,他作词作曲的《船城会理美画卷》入选了《全国第二届“我的家乡多么美”原创歌曲作品精选》;《镰刀斧头映征程》获全国第六届新创歌曲大赛二等奖,入编《献礼建党90周年——全国新创红歌作品集》;《中华情·音乐情——全国优秀原创词曲精选》。他还结合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实际,创作出了《走进基层迎春天》、《用生命谱写的篇章——献给优秀警官杜萍》等歌曲和《风清气正冲云霄》、《学习杜萍好榜样》等快板。会理民歌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专题播出。民间歌舞青年周启英、一中音乐教师陈玉梅一家等曾登临中央电视台亮相演出。2014年6月全国优秀青少年艺术人才综合能力测评都江堰赛区,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的会理百川琴行组织会理青少年艺术人才参赛,在舞蹈、吉他、钢琴、美术类中,获特金奖五名、金奖十七名、银奖十六名、铜奖二名。2014年7月百川琴行又组织参加昆明全国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参赛13人全部获奖,其中专业组三等奖2人,业余组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在这些比赛中,充分展示了会理县青少年艺术园地人才的人文艺术风采。

会理县文艺团体和个人走出去、下基层,纵横联谊,频繁演出,唱响会理文化新乐章,为宣传改革开放、宣传时代精神、宣传会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下转A13版)

新闻推荐

会理纪委监察局再次晒出反腐成绩单 1至10月立案101件,结案86件

本报讯“王明海在任县水务局局长期间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四川会理大铜公司违规顶风送节礼案,给予党政纪处分24人……”10月30日,会理县纪委监察局再次“晒出”反腐成绩单:今年1-10...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