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德:会理的民间“司马迁” 捐出45年写下的100本日记 记录了特殊时期百姓的生活,还原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孙正德(左)和老伴安静地坐在家门口,他说,以后还会继续记录自己的时代。 孙正德日记扫描本。
会理县果园乡星星村村民孙正德45年坚持每天写日记,所写的东西前后加起来共计100本,7978页,约合120万字。内容范围宽广,丰富多彩,除了每天记录日常所见、所闻、所感的日记之外,还有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的真实事件加以改编的小说,有记录星星村发展的村史,有关注历史演变的中国历代帝王录,有记录普通农民生活发展的普农自传,也有特殊时期的政治运动与底层人物的记录等。他被誉为会理民间的“司马迁”。
文/本报记者 孙文婧
图/由会理县档案馆提供
在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你还记得你的日记本在哪里吗?会理县果园乡星星村村民孙正德的日记可都是好好的保存在家里。45年以来坚持每天写日记,所写的东西前后加起来共计100本,7978页,约合120万字。如此浩大的工程全来自于孙正德45年的坚持,他被誉为会理民间的“司马迁”。
近日,会理县档案局接收了孙正德100本日记的扫描本。孙正德本人承诺,待自己百年归老后会将所有日记原件交予会理县档案馆永久保存。
酷爱写字
地上的碎纸是练字场
孙正德出生于1944年,家中有五口人。如今已有71岁的他依旧神采奕奕,平日午饭过后便写写日记,晚饭过后就在村里组织的地方跳跳舞。但是在几十年前,生活并没有现在那么好。
孙正德自幼就喜爱读书,但是由于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饭吃,于是不得不在小学四年级时辍学,挑起家中生活的担子,从那以后,他便再也没有机会跨进学校的大门了,这让他至今遗憾不已。但是他对读书的渴望并没有因此消退。
辍学后,他到了公共食堂劳动,随后当过验收员、保管、队长、会计。在解放初期成立合作社时,农村缺乏有文化的人,街坊邻居大多不识字,于是孙正德便常常帮邻里写写借条、假条、证明之类的,因为常常写字的缘故,孙正德也喜欢上了写字。那些年由于生活贫穷没钱买纸,地上的碎纸片就成了他的练字场地。
平日里,手上的功夫做完后,他便会走到院子里拿起一只树枝,在有泥沙的地方写字;有时候捡起地上的碎纸片在原本就写满了字的纸上找空白处练习写字。
孙正德从15岁时起便有了写日记的习惯,起初是几个字,进而发展到几段话,再到后来的故事。每天中午1点左右吃完午饭,孙正德就开始拿起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现在档案局所征集的、真正存下来的日记,要从1969年开始算起,孙正德的日记从1969年7月1日到1988年12月31日期间,属于早期日记,该时期的日记本共计12本。然而在这一时间段所保存的日记并非全部都是直接记录于日记本上的,孙正德告诉记者:“以前没得钱买纸,在地上捡到的废纸片拿来写了就夹在书里面放着,当会计的时候就把那些不要了的记账本背面拿来写,到后来生活条件稍微好点了,才把那些到处都写得有的日记全部整理出来,誊抄在日记本上保存好。”随后在1988年12月31日至1990年,由于工作实在太忙,孙正德停了一年多的日记,但是仍然会在空余时间写些自己的感想。
1990年开始,孙正德又回到了写日记的轨道上,从1990年至今,孙正德一天都从未间断过写日记。
100本日记
记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翻开孙正德的日记本,上面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字体——繁体字,仿佛把人一下带回了使用繁体字书写的年代。写字的本子基本上都是速写本,虽然没有方格线束缚,但孙正德的字非常整洁,鲜少有墨迹留在上面,整个册子就像用孙正德的字体印刷出来的一样,更让人感受到孙正德对于这些日记本的爱护之心。
总以为这样整洁划一的字体和内容都是思量了很久才提笔、落下、行文,其实不然,孙正德告诉记者:“我写的东西都是想到哪儿就写哪儿,有些时候讲述一个故事,有些时候把自己心里面的想法写出来,有些时候就把听到的看到的写下来。”
孙正德日记的笔锋简单直接、真挚朴素,时而一本正经的讲述起他们孙家的历史,时而弹劾起当时所在队上某人的不齿行径,时而作诗两首抒发情感,时而阐述自己对如今生活变化的感慨,时而记录起国民党的行径,时而记录下当时知青上山下乡的真实生活……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想见。
他说,写日记的最初想法是练字,而更重要的是想要把我们这代人的方方面面的事都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这代人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怎样对待情感的,怎样处理家庭矛盾的,怎样劳作种庄稼的,以前我希望老祖宗留下些东西,可是没有,如今希望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这是孙正德对于写日记的最终心愿。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他所记录的内容范围宽广,丰富多彩。他的日记时间距离长,记录内容丰富,仅1969年至今所写的日记就达59本,约60万字。除了每天记录日常所见、所闻、所感的日记之外,有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的真实事件加以改编的小说20本,约30万字;有记录星星村发展的村史4本,约6万字;有关注历史演变的中国历代帝王录9本,约10余万字;有记录普通农民生活发展的普农自传7本,约10万字;还有特殊时期的政治运动与底层人物的记录,约7万字;以及1984年至1989年、2009年至今的家庭流水账等。共计100本,120余万字,如此大的庞大数目令不少人啧啧称赞。
留下记忆
为后代还原一个时代
“古时候的司马迁记录的史料都是帝王将相,我是一个普通农民,我就记一些普通农民的生活。”这就是孙正德想要记录的东西。
从1944年至今,孙正德所生长的年代是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转折时期,农民们无论在生活上、文化素养上、思想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孙正德感慨地说:“我们这代人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很幸运的,出生在一个不稳定的年代,先后经历了不少波折,亲身经历了许多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辈人的不幸,而这些运动,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我们恰好赶在这个年代,并记录了一些,这是我们的这一辈人的幸运。”
孙正德深感幸运的生长在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代,在每个不同的时期,他都有不同的感悟并记录下来。“我希望我能写下我们这个年代所发生的事,让后人知道,我们这辈人是如何生活的,如何看待工作、爱情、家庭的。”孙正德说。
在孙正德的日记里,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千姿百态,从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映射出了一个时代,成为时代的缩影。如今71岁的孙正德说还要继续写,直到眼睛看不见,手写不动为止,而这些作品被会理县档案馆收藏,是这些作品最好的归宿。
新闻推荐
交警检查过往车辆。本报讯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要求,近日,会理县交警大队派出4名交警到会东开展“打非治违”交叉检查督导。4人小组按照相关要求对“营转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