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安四方街80年前,红军在这里休整歇脚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5-23 17:28 大字

通安四方街上的红军井。 92岁康秉棋老人见证了那段历史。

文/图 本报记者 杨玲玲

通安镇是皎平渡与会理县城间一个交通要镇。当年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在这儿完成休整,紧接着向会理方向进军。

2015年5月1日,记者来到通安镇仅有篮球场大小的四方街,寻找那段历史的见证人。

红军帮百姓挑水劈柴

据当地百姓介绍,四方街虽然不大,旧时却是四川、云南商品流通的重要集镇,一年四季这里都有客商来来往往,热闹繁华。因客商中以云南人居多,因此人们借云南丽江繁华的四方街之名,将这里取名为四方街。

四方街上有两口百年老井,因红军当年路过时曾在此挑水煮饭、洗衣、饮马,后人把该井称为红军井。

现年92的康秉棋老人,就生活在红军井附近,1935年红军在四方街休整时,大队人马都在她家歇脚,那一年,康秉棋刚满12岁。

据康秉棋老人讲述,当时四方街上只有20多户人家,这些人家基本都是做生意的,有吃有穿。

因红军进入四方街前,国民党就挨家挨户宣传红军长红头发、绿眼睛、面目狰狞可怕,专吃小孩,因此听说红军要来,加之敌人的飞机不停地轰炸,街上的人家全部躲进山里去了。红军进入四方街当天,街上空空荡荡,后来有消息传进山里,称红军是杀富济贫、专帮贫苦大众的好人,大家才相继回家。

回想起当年从山里回家的那一幕,康秉棋老人至今记忆犹新。母亲牵着她,一直惶恐不安。一路上,有红军热心地递食物给她们母女,都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小姑娘,不要怕,我们是红军。”一次,她乘母亲不注意,悄悄接了红军递过的一个布口袋,打开发现是瓜子,开心地嗑了起来。

康秉棋母女回到家,家里大大小小七八间房子全部铺起谷草住满了红军。见主人家回家了,红军主动上来打招呼,说打扰几天就走。母亲见红军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水缸装满了水,柴禾也劈了一大堆,主动帮红军洗衣服。没想衣服洗完后,红军拿出半元花钱递给母亲,杀了一只鸡又给了一元半花钱。

四方街百姓都说红军好

红军分两批住进康秉棋家,第一批住了7天,第二批住了3天,无论哪批红军对四方街的群众都极好,将打地主老财家得来的财物分给群众,用了群众东西都要给钱,深受百姓拥护。红军纪律严明,听说2名红军进入通安后,饥饿难耐抢了老百姓吃的,后来这2名红军被就地枪毙了。

红军走后,各家各户的男人都回家了。康秉棋听哥哥说,毛主席也来了四方街,还站在台子上讲了话。

据说红军是一路打进通安来的,红军把通安的国民党军队打跑后,在四方街召开了群众大会。大会宣传红军的主张,还成立通安贫农团。贫农团主要配合红军去打富济贫,派人在各个路口站岗放哨,为红军带路,组织妇女为红军缝洗衣服。

因此不少人报名要加入红军,四方街上有一姓王和姓吴的就是当年跟着红军走的,后来再没有回过通安,据说当年通安镇有几十号人都参加了红军。

红军走后,国民党又回到四方街,清查那些参加了红军的家庭,帮红军带路的人也受到了牵连,四方街群众敢怒不敢言。

“那时候,老百姓好希望红军再打回来哦,杀杀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康秉棋说,之后红军再没来过四方街,但四方街的百姓私下里都在议论着红军的好。

新闻推荐

当年红军出滇入川第一站 通安:天堑变通途 百姓乐安康

金沙江皎平渡毛泽东朱德等住过的山洞文/本报记者王仆图/本报记者钟玉成通安者,顾名思义,乃川滇安全通道之要冲也。通安位于会理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与云南省禄劝县隔江(金沙江)相望,距云南省会昆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