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干旱 会理再迎“大烤”
今年春季,会理县遭遇持续五年来最严重干旱。2012年降水量仅930.1毫米,截至目前,全县有47座、占35.9%的小(二)型以上水库蓄水不足5万方,8座水库、74处塘堰完全干涸;5.83万人、15.4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0.34万亩农作物受旱,成灾6.21万亩、绝收1.62万亩。
□董芝会 本报记者 王云 文/图
记者直击:
城河水成了“一根麻线”
黎溪、通安是会理最干旱的两个工业园区。来到通安打吉塘提灌站,这个提水抗旱“英雄”正躺在城河边静静地休息,它已经完成2012年的使命——从去年7月份以来,它共计提水200多万方到7.1公里以外的新民水库,加上自身需水量100多万方,共有328方水,基本能满足通安镇、海潮乡、富乐乡、竹箐乡2.2万人的生活用水和3万余亩农作物的灌溉用水,而且还能向三联公司等5家规模以上企业提供生产用水,极大地推动了通安片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
一路上都能看到农民在茂密的石榴丛中修枝、摘芽、浇水、上肥。“去年我家的石榴挂果了,没有水浇灌,好多都开裂掉了,收入也大打折扣。今年看石榴树的长势,加上有水浇灌,收入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十几万元!” 竹箐乡金贵村村民陈德英掩不住希望的喜悦。听金贵村支部书记介绍,会理县架好通向各乡的主管道后,该村通过一事一议把管道架到了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
一路向南走,在江普乡丰隆村记者遇到了一支运水队伍,摩托、拖拉机、毛驴齐上阵。有的把水拉到家中水窖续上,有的把水拉到烤烟育苗大棚浇灌烤烟。村民姚天琴正在育苗大棚里间苗、除草。脸上挂满汗珠:“我家共有大大小小水窖15口。现在,水窖里还有一些水,但是要趁还拉得到水,赶紧拉来装起,要是还不下雨就恼火了。”
在会理最南部乡镇之一普隆乡,早市蔬菜已经由于缺水长成了畸形。城河流水已经“变成一根麻线了”。
全力抗旱:
一面保供水,一面抓节水
连年遭遇干旱,会理县计划投入28亿元资金,建一批干旱应急工程,目前已建成打吉塘提灌站和龙茂莲花提灌站、县城第三水厂及黎溪供水站等工程,日处理水1550立方米的云甸集镇供水站将在今年3月底前完工。以县城周边水库、河流为重点,该县加强了对26个饮用水源点的保护。
与此同时,会理县持续、全面加强节水宣传,营造依法治水管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在黎溪镇,居民每天定时放水,村民节约用水已经成了常态。
在新安乡,村民循环用水的意识特别强。新安乡龙茂村村民徐万明介绍说,他家的生活用水、洗菜水和牲口饮用水是分开了的,也是循环利用的,几乎没有倒掉的水。
会理县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管网等节水灌溉技术,全县发展节水农田4200亩;积极引导企业改进用水方式,淘汰改造高耗水设备设施和工艺,建立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灌回收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再利用率。
该县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对全县产业结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坚持合理规划并适度发展烤烟、石榴等用水量较大产业;在高二半山等烤烟不适宜区,缩减烤烟种植面积,大力培育华山松、核桃等优势产业;在传统石榴产业区适度控制石榴种植规模,营造混交林、复合林。
新闻推荐
悠扬的晨钟声声敲响,唤醒古城崭新的一天。会理,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会理县已经查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