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记忆
文/浦站先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我这久别故乡的游子又一次由于工作安排不能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看着空中阵阵灿烂的烟花,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年老家过年的味道。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年味却越显清淡,不由自主的忆起了那些年家乡的年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区域一个习俗。记得家乡会东县铅锌镇柏家村,每到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都准备好装东西的容器到街上购买各种年货,把原本不大的小镇点缀得分外热闹,可喻是“人山人海”。傍晚时分,每家都是满载而归,脸上洋溢着一年丰收喜悦的笑容。
大年三十,我们正式启动年意。清晨,父亲早早起来,把猪头、猪蹄等烧烙出来,洗净放入柴火灶的大锅里等待午后的烹煮。这一天我也成了个小忙人,首先去捡“醋碳石”(传说驱除不干净的东西用的),我像寻宝似的在大沟里找那象征着洁净的七颗圆形石头,完成任务便带着回家放在火中锻烧。接下来就是摘松树叶子,带着过年的喜悦心情背着背篼满山转悠,不一会儿就装满了,背着这象征一方传统习俗的“年夜饭桌”高高兴兴往回走。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紧锣密鼓。到了贴年画,分对联、剪门画、调浆糊、贴门画,一气呵成,浓浓的年味开始传入眼帘。抬眼一望已是下午,母亲早早就把肉制品煮熟、年糕蒸好、各种菜肴准备好,一天的时光就在晚上这顿年夜饭上和独特年味的准备。
傍晚,父亲赶着牛羊回家,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过年的氛围,就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父亲来不及歇口气,从火里掏出烧红的石头放在碗里,盖上松叶,浇上清油,端着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走,让碗里冒出的烟熏遍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驱除不吉利的东西,随着就是敬祖先、祭天地、放鞭炮等一系列年意礼节。我把背篼里的松叶成方形地铺在堂屋里准备吃饭的地方,母亲把该盛的菜盛好端到散发着青松自然香味的席地桌上,待父亲行完礼便围坐在菜肴周围,开始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头顶挂着白炽灯,菜肴中间点上红蜡烛,有一种城市“烛光晚宴”的味道。饭后,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最期待这一刻的到来,因为该发“压岁钱”了,虽然对于山村孩子来讲给得不是那么多,但这是一种过年的味道,喜悦油然而生。伴随着浓浓的年意,外面的鞭炮声,春晚节目已进行到了深夜,倒上洗脚水洗去一年的劳苦(家乡俗语:三十晚上洗脚不洗到膝盖以上,走人户吃不到肉),去睡梦中等待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都想赶个好彩头,父亲总是在我们还处于睡梦中就起来,祭天地、敬龙王(敬水),一阵忙碌后便已是东窗开亮。我和母亲起来开始做早饭,包汤圆、切饵块(地方特色,用糯米和大米混合做成)。饭后便各自穿上新买的衣服去玩耍。记忆中,那时的大街上都有舞龙的,老师傅们敲着锣、打着鼓、吹着唢呐,仿佛要给新年一个丰盛的礼数,二十来个小伙子穿着舞龙袍精神抖擞地举着一条十来米长的“中国龙”,随着乐器的节奏欢快地舞动着。队伍过处全是围观者,上街游来下街转,后面还跟着一支长长的“龙迷”队伍,年味十足的浓厚。一晃三天的大年就过完了,又要开始一年的忙碌,喜庆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盛会才算结束。
人渐渐长大了,年味也渐渐远了,部分礼数如今都已看不到了,正值春节当班未能团圆,便有了对十多年前家乡年味的“思念”。浓浓的年味希望不要被后人完全遗忘,它是一年丰收的总结,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应该被人们牢牢记住和永久传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为有力推进会东县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会东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等负责人,组成调研组调研会东...
会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