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人民村:迈步走向新生活

凉山日报 2018-04-14 12:08 大字

车沿着水泥道一路蜿蜒,沿途苍松吐翠、林木葳蕤,一幢幢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房舍靓丽、耀眼。这是记者在会东县铁柳镇人民村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人民村地处金沙江畔,全村283户人家星罗棋布般散居在山间台地上。因边远偏僻,交通成了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当地干群不等、不靠,掀起了建设通村、入组、入户路的热潮,纵横交错的路网初具雏形,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自筹资金修通致富路

“国家减免了农业税,种地有补贴,千方百计为我们找致富项目,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不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村里群众都这样说。

人民村是会东的一个边界村。多少年来,人民村“吃水靠背,照明靠柴,上趟县城翻山越岭走山路”。隔绝的通行、落后的生产生活,成为人民村最大“拦路虎”。但借助乌东德水电站专用通道,这个村子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现在这里到县城只有56公里。

为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快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2017年,人民村一社27户群众每户5000元,共筹资14余万元,修通了2.33公里入社路并已投入使用。还有3.7公里在规划筹资。

走在新修的水泥通社路上,人民村一社村民蔡德学乐呵呵说:“以前购买点生产生活用品全靠人背马驮,累,效率低,而且运输费用比材料费还贵。现在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以前十多人做的活现在两三人就能完成。”

蔡德学居住的老宅山峦环抱,树木葱郁,环境优美。这是一幢建于清朝末年的古老四合院,房舍碧瓦飞檐、椽柱相依,特别是那两根木柱子,根朝上,尖朝下,在古代建筑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奇观。蔡德学挺有商业头脑,他告诉记者,准备借助境内老君峰景区,在老屋开一个农家乐,把地方民风民俗发扬光大。

在村口,记者遇到从山上种完桃树回家的蔡行虎。去年他家种植9亩烟草,收入5万余元,现在又想着拓展种植业。他喜滋滋地说:“我们祖辈走的是悬崖上的羊肠小道,路通、水通、电通,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会东县首批重点打造的老君峰景区就在人民村境内,2017年以来,老君峰大兴建设、大搞民俗文化品牌,游客大幅增涨。景区的“人气”,通畅的交通,让人民村看到了新的致富路径,村“两委”大打旅游经济牌,规划以“支部+农户”的方式在山地荒坡种植梨树、青花椒、桃树1500亩,目前已经种植800亩。“通村入社入户路的开通,为致富增收创造了条件,我们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展望未来,蔡行虎信心满满。

更新观念共奔新生活

居高远眺,群山横亘绵延;俯瞰村落,傍山向水而居。这就是铁柳镇人民村一社,旧名“蔡家厂”。

采访中得知,“蔡家厂”盛产坛罐。鼎盛时期,蔡家厂商贾云集,陶制产品远销云南的禄劝、巧家、昭通,四川的会理、德昌、米易、攀枝花、西昌等地。经过近三百年的传承,“蔡家厂”生产的陶罐已经深深地渗透到金沙江沿岸群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

“路修到了家门口,进出物资成本降低了,我们要把‘蔡家厂\’制陶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传统手工艺,增加致富渠道。”长期从事手工艺制陶的人民村一社群众蔡行川说。

大路通村,小路通组,家家填水凼、砌路基,拓宽、平整入户便道,在会东县铁柳镇人民村,入户路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以前回一趟家,要步行三、四个小时,现在乘车只要40分钟,既快捷又方便。”在会东县铁柳镇政府工作的蔡德蔚深有感触地说,世世代代,当地群众做饭、取暖、照明都用木柴,甚至种地也用木炭灰做肥料,公路修通了,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观念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公路的开通,带来了一波波新的思想、新的文化,赌博、酗酒现象没有了,节庆嫁娶时,唱歌、跳舞成为主流。”村支部书记何朝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村“两委”工作,对村里的变化最知情,也最有自豪感。

路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就进来了。房前屋后生产的美味酥梨、仙桃,林间树丛生长的木耳、松茸、香菇、大脚菇等山珍成了抢手货,为群众多渠道增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摩托车、农用车进出通畅,出门乘车,通讯用手机,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悄然发生改变,城乡的差距在一步步缩短,铁柳镇人民村群众一步步向健康、文明的新生活迈进。

(本报记者 赵海华)

新闻推荐

酷似王宝强 四川大一新生杨乐勇走红网络 “不能在明星影子下生活 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

杨乐勇■专访人物杨乐勇,男,汉族,1998年出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人。■专访背景近日,外貌酷似影视明星王宝强的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新生杨乐勇的一组军训照在社交媒体热传,引发大量网...

会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