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会东:华山松 青山变金山

凉山日报 2017-06-01 09:48 大字
核桃嫁接技术培训。 培育华山松幼苗。 华山松成为财富常青树。 收购松籽。

2013年,会东县出台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步伐,建设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强县。提出到2018年,全县林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2500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林业总产值突破12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3500元以上。

2015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该县将林业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及州委“1+X”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在核桃主打品种基础上,再加华山松、油橄榄两个主要品种,实施林业“双百万”工程,建设核桃100万亩、华山松70万亩、油橄榄30万亩、其他经果林木20万亩,在绿色发展道路迈出巨大的一步。

在具体实施上,该县着力发展具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打造“华山松、核桃、中华块菌”三大特色产业。

华山松发展上,引进龙头企业,创新机制建立华山松籽高产、稳产、优质示范基地,实行“基地+农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附加值,实现由“全国华山松第一大县”向“全国华山松籽产业强县”的跨越。

核桃发展上,结合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规划,去年完成新栽25.4万亩,今年再完成25万亩。突出品种优良化,将紫玥核桃作为主打特色品种在全县适宜地区推广,在松坪建立了50亩紫玥核桃苗穗基地,以后将拓展到300亩;按照食用加工要求在鲹鱼河镇、大崇镇分别建立了500亩核桃种苗基地,解决核桃产业存在的品种混杂、产量低、果质差等问题,把核桃产业打造成重点支柱产业。

在松露开发上,积极引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研究繁育技术,建立菌根苗人工培育基地,加强现有资源的保护管理,做到成熟采收、科学采收,开发系列产品及精深加工,实现基地规模更大,效益更好。

蓝天白云,青山如黛。时进五月,会东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走在野租、拉马、满银沟等地,一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青色松树,一颗颗嫩绿的松塔在枝头迎风摇拽,大的如拳头,小的如鹅卵。

华山松,是会东县深山中最常见的树种,也是高山群众最倚重的树木。

松树——财富常青树

华山松是松科中的著名常绿乔木品种之一,原产于中国。据林业百科介绍,华山松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性耐寒、不耐炎热,最宜深厚、湿润、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华山松生长的最适宜海拔为1200米至3100米。刚好会东多山,海拔跨度从640米到3331.8米,山地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96%,90%山地在海拔1400米以上,1400米以下的河谷占10%,为华山松的生长壮大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

会东各级干部群众善念“山字经”,善写“松文章”,立足高二半山区山多地广、气候特征适宜华山松生长的自然优势,把华山松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点,突出林业产业化要求,大力发展华山松产业。

自1964年开始,会东县就从华山松天然林中采集种子进行育苗造林,在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飞播造林等一轮人工植树造林活动中,华山松自然而然成为一个主要物种,被大规模植入全县20个乡镇适应区的山川大地。至2010年,全县华山松资源总面积达60余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6万亩,人工林面积54万亩。随着面积的扩大及森林经营管理力度的逐步加强,会东华山松种子产量得到大幅提升,1994年即被四川省林业厅列为华山松采种基地县,目前,会东华山松面积和松籽产量均为全中国第一,是中国华山松第一大县和“四川华山松之乡”。

“华山松是我县高寒山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但他的意义不仅在于绿化,更在于经济性。华山松可谓‘宝树\’,树干可取树脂、可作建筑、家具、木纤维工业的原料,树皮可提取栲胶,针叶可提炼芳香油,种子可食用也可榨油。”会东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华山松种子进军食品舞台,单位面积华山松林的种子价值逐渐超过木材价值。于是,我们县将华山松开发的主方向定在种子产品研发与深加工……”

据了解,正是因为华山松“一身是宝”,特别年年生、年年产的华山松种子更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助力会东科学发展、绿色发展,2010年,会东县政府批准县林业局种苗站牵头加大松籽产品的研发及推销。

据县林业局对全县华山松资源的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华山松种子单产仅为8斤/亩,而采用标准化手段的华山松林地,初果期产量10斤/亩,30年以上的结果树单株产量平均2斤以上,平均亩产达50斤。“这样分析,因为密度大、管理弱,我县松籽产量严重偏低,大幅增加种子产量、增加群众收入的潜力非常巨大,抚育提质是非常必要的。”

随后,该县引进龙头企业对过密的华山松林地实施标准化抚育管理,松籽产量果然扶摇直上,现在年均产量400多万斤,好年景时可达500万斤,产值保持在8000万元以上。

也是从2010年开始,会东县林业局牵头实施松籽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了会东松籽高产稳产基地建设实施细则、华山松球果采摘技术规程、会东松籽生产技术规程等松籽标准化生产管理指导性文件。是年9月第一步启动了“会东华山松母树林良种”审定申报程序,并一举获得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完成会东松籽工商注册登记,申请产品商标、QS证及商品条码,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食品认证。2012年,该县《会东松籽标准化体系建立与应用》获得凉山州科技成果二等奖。

可以说,华山松籽的开发,走出了关键一步,会东县委政府为松籽产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2015年又出台林业产业发展意见,为华山松产业化增加了又一个有力砝码。

松籽——增收好“药方”

会东华山松籽皮薄、味香甜,果仁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16种氨基酸,具有止咳润肺的疗效,既是消遣食品,也是保健食品,有美好的开发前景,被誉为“深山里的俏姑娘”。作为高品质的无污染绿色食品,会东松籽尚在粗放性发展阶段,未能形成产业品牌效应。会东决定转变思路,以企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企业的发展模式,除了在生产环节实施标准化措施,还为会东松籽制定了有机产品生产规程和质量管理手册等标准化生产规范,着力引进生产线开发、生产松籽产品。

“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生产线,实现年产松籽产品8000吨、松仁300吨、松籽油200吨……”翻开该县华山松产业发展规划报告,引资开发跃然纸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山松农业”走进会东华山松,成为松籽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领头人。

该公司坚持“华山松全身是宝”的理念,将“松”主题贯穿整个产业链,与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研究中心、四川省林科院、四川大学食品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顾问团队,致力打造“松”特色的多元化产业链条。

“我们做松产品的底气在于全县60万亩松林资源,但必须有自己的基地。”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以核心基地为基础,扇面建设森林食品基地,用“基地+专合社+林农”模式汇聚全县林农手中的松籽资源。2014年该公司承包了鲹鱼河镇马头山村名为大松林2681亩荒山,作为核心基地进行打造,植下华山松苗1600亩,并将松壳、松针混合中草药材制成良食,在这里养起了鸡、鸭。

“华山松籽好是好,但壳太硬,不方便食用,”公司负责人说,这个问题制约着市场开拓,就决定组建一个团队进行创新,把松籽做得像瓜子一样。经过两年攻关,采用物理破壳技术的新产品“破壳松”,迅速打开全国市场,2016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1110万,是2012年的37倍。

据悉,该公司将加大高端松仁油、松花粉、松针饮料等华山松特色产品的研发推广,让深山里的优质资源走出会东、走出凉山、走向市场。

以企业为依托,品牌化建设为途径,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农林产业结构得到良性调整,会东初步开辟了一条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华山松已成了高寒山区最可信赖的守护者。

在野租乡拖落地、拉马乡拉马竹村等地,华山松俨然成为村民最看重、最想守护的树子。

“华山松树?我们早就不砍树了,连丫枝都舍不得修嘞,这可是我们的摇钱树。松果果一成熟,采摘下来就是钱,年年都能‘摘\’到一万多元,这可是我们最好最轻松的收入了。”拉马竹村留守老人告诉记者,因为气温太低,一般只能种玉米、土豆,产出低,富不起来,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做不了多少生产,还好华山松年年都给了他们一笔不小的收入。

该村第一书记表示,去年他们人工再造华山松300亩,制定了华山松管理采摘办法,实施统一管护、统一采收销售,力争使华山松成为增收的一个稳定来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会东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脱贫攻坚及州委“生态立州”战略,大力实施林产“双百万”工程,发展“3+X”生态产业。华山松正是其“3”个主打品种之一,目标是先拓展到70万亩,去年秋季已栽种2万亩。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该县正从造林、管护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全面发力,把华山松打造成为会东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璀璨明珠。

策划:凉山州林业局凉山日报社执行:胡正清王维平胡定林白娟毛永标吉克黑石

新闻推荐

首届金沙江文化旅游节上会东签约引资98.3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凉山讯(王礼学毛永标记者胡智)近日,会东县在中国·会东首届金沙江文化旅游节期间,与邛崃市、新都区缔结为友好市区县,与四川师范大学达成校地合作协议,与东方园林、北京欣联盟科技、金螳螂...

会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