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会东:“凿”开山门奔小康
在崇山峻岭间,通村路就像一条条细密的纽带,在氤氲的云雾里飞腾,在连绵的大山里穿梭,跨越高山峡谷,忽隐忽现……
这一条条路,对深处大山中的村民来说,是一条经济命脉路,是一条小康路,更是大山深处人民期盼百年甚至更久的路。
会东,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川滇咽喉”的区位优势,但“金沙水拍云崖暖”也成了这里山高谷深最有暖意的描写,交通成了这里贫困村民沟通外界、致富奔康的现实需求和发展梦想的“拦路虎”。
从炎热干燥的金沙江河谷,到高处不胜寒的深山绝壁;从进村入户的生产便道,到联通外界的通达公路……会东的脱贫攻坚战,从一条条路开始;今后的美好,也将从这一条条路上出发。
最陡通村路:
犹如天梯挂绝壁
人一辈子的时光很短暂,但有的人,却用它来盼一条路的落成。
透过卫星地图,在刀削般的金沙江大峡谷里能看到世界滩王——老君滩的逶迤,而却很难发现散落在滩边之上,几个村子挂在悬崖峭壁上。
在村里举目而望,能看到半山腰老君洞高大宽敞的洞口。而洞中的奇、幽、险的风光就像这个村子一样鲜为人知。
这就是会东县淌塘镇老君洞村,一个默默无闻、人迹罕至的小村子。多年以来,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发展缓慢。
“贫困”一直是贴在老君洞人心口的“痛”。
从山顶到山脚,4个村民小组零星散落在垂直海拔高差达1500米的山崖上。“路不通、水常断,结个果子地里烂,出门不想把家还。”通路是村民世代盼望的事。
扶贫攻坚开始,工作组和第一书记来了,并且住下就不走了,村民感觉到这次和从前明显不一样了,大家都从中看到了希望。
“乡镇领导不离现场、技术人员不离现场、村‘两委\’干部不离现场、‘第一书记\’不离现场。”公路正在一尺一尺顽强地往前延伸……村民的希望也在一点一点的不断放大,2016年12月,工程队凿开岩壁清理出一条4.5米宽的道路,封闭了千年的老君洞村终于打通了进村的通道,无数代村民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
“我们还要搞一个3+3+3+2产业发展组合,既解决好眼前增收脱贫,更要为长远奔康打算。”交通短板补齐之后,老君洞村也为未来发展画好了“图”。
在未来,这个受交通制约太久的村将强化蚕桑、甘蔗、畜牧3个传统产业,走品牌市场化路子;发展核桃、沙仁、芒果3个生态产业,走绿色化发展路子;依托老鹰茶、广东果、小灰蕉3个特色产业,走特色化发展路子,并依托闻名天下的老君滩、鬼斧神工的老君洞、清热凉血的老鹰茶,打造“看滩游洞品茶”的“三老”旅游品牌,走旅游带动发展路子。
最长通村路:
红色渡口唱新歌
“巧渡金沙江”是刻在会东县老君滩乡鱼坝村老一辈人心中的红色记忆。
1935年5月,红九军团将士为策应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北渡金沙江,巧渡鱼坝渡口入境,攀悬崖绝壁,发动汪家坪战斗。
这是鱼坝村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极度贫困村。要夯实村子的脱贫基础,修建通村路迫在眉睫。
有人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形容路状极差,却不适用鱼坝村——进出鱼坝村的小道悬附在峭壁上,狭窄、危险。人们需要在这样险峻的绝壁上攀爬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乡政府,孩子上学也是如此。
鱼坝村,不仅无路,还严重缺水,“一亩地,九分旱”,完全靠天吃饭,有些少雨的年度甚至颗粒无收。
红色传承的地方,绝不能这样贫穷下去。
耗资168万元打通通村路,投资140万元修建太阳能提灌站,投资170万元修建蓄水池,投资400余万元将安全水送进每一个家庭……***启动以来,这里,成为了扶贫攻坚的最前线,一个个项目在这里落地。自力更生,鱼坝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在迅猛改变,一股脱贫致富的热潮正在掀起,美好的梦想就在眼前。
最宽致富路:
“幸福会东”在路上
37个贫困村、4156户14580人成功退出!2016年12月,会东顺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验收。
这份脱贫攻坚答卷让人欣喜,成绩的背后,是会东不甘落后、决战贫困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2016年,会东共投资6477.5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房屋1277户、改建房屋3285户(含往年脱贫的406户);投资1.38亿元建设贫困村通村硬化路230公里……
数据之外,藏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和一段段触手可及的未来之路。
2月10日,车行在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上,沿途苍松吐翠、林木葳蕤,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铁柳镇三村村的村寨靓丽又打眼。
走进村口,民俗文化广场四周,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广场里,娱乐设施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下周五就是除夕了,不少人都已经纷纷踏上了回家路,而有的人则将趁着春节长假举家出游、走亲访友。那么,全州各干线公路和雅西高速路况如何?对此,记者从凉山州公路局、雅西高速交警三大队获取了春节...
会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会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