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土地整理”到“水源工程”四川烟草助彝区农民走上“小康路”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 文/图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8-18 00:41 大字

现代烟区行系列报道>>

四川烤烟在凉山,凉山烤烟在会东。

凉山州会东县位于四川最南端,地处川滇两省交界处,年平均温度16.2℃,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极具开发优势和发展潜力,具有发展优质清甜香型烟叶的先天基础,具备生产优质烟叶的自然生态条件。

趁势而行,会东县近几年烟叶年均种植户已达2.8万户左右,2014年烟农收入达到9.43亿元。

如今的会东,金叶四处飘香,烟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卷烟工业缺不得的支柱产业。

记者随四川烟草组织的“现代烟区行”采访团前往会东县,深入当地贫苦山区,了解了四川烟草行业为保障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做出的巨大贡献,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让记者对烟草行业又有了新的了解。

土改取得显著成效

从“牛都站不稳”到实现现代化耕作

山地规模种植是会东烟田的最大特色,正是因为100%山地烟种植,造就了当地烟叶品质的优秀;但也是因为山地种植,早期艰辛的耕作条件成为了当地群众最为头疼的事情。

站在会东县嘎吉乡响水村的一个小山头,万亩烟田展现在记者眼前。当地烟农徐玉华种植了9亩烤烟。他告诉记者,曾经因耕作条件困难,只能种些玉米,收入也相当低:“种玉米1亩只有1000元的收入,还是不除成本的毛收入。”

通过烟草行业的土地整理之后,曾经牛都站不稳的地,现在已经有了梯田、有了机耕道,实现了现代化机械耕作,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聚宝盆”,每年山地里种植的烟叶可以为会东县的烟农带来数以亿计的收入。

“我们现在用现代化机械耕作,每年收入大大增加。光是种烟,现在都有近十万元左右的收入了,最重要的是节约了很大的人力、劳力。”这样的改变,对于徐玉华这样的山区农民,可谓是命运得到了转变。

正是四川烟草进一步加大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烟区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得到巨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烟叶质量、烟农收入的提升,加上山地原生态特色显著,烟叶“清甜香”型质量风格突出,在2013年全国烟叶综合质量评价中,会东烟叶荣获多项大奖,并荣获“清甜香”最突出、烟气飘逸程度最高、品质得分最高“三最”殊荣。

解群众燃眉之急

行业首个水源工程援建项目落户会东

在土改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烟草行业开始着手解决老百姓真正的大问题。

因烟区基本属于山地,这里的水源成为了当前山区老百姓的燃眉之急。

“每天就是挑水来浇灌,一趟要走5、6个小时,一趟只能用一天。”徐玉华介绍道,而对于他而言,烟田的灌溉仅仅是一个“小问题”,真正的大问题在于自身的生活用水也得每天从几公里外的另外一座山上挑回来。“现在吃水都得不到保障,走几个小时拉回来,以前有专家来看过,说那水质特别不好,但是没办法,还是只有喝那里的水。”

会东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此情况告诉了四川烟草。

四川烟草当即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依托大水源,建设大项目,改善烟区灌溉条件”的精神,于2012年3月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专家对新马灌区水源工程项目进行审查。

作为四川省烟草行业援建的首个大型水源工程,会东县新马灌区项目总投资达10184.52万元,工程于2013年5月正式开工。该项目实施后,将提高罐区内水量调节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转变为人工调节供水,降低了生产风险,增加了生产效益,大幅增加田地灌溉面积。

“新马罐区水源工程建成后,可实现灌溉面积5.5万亩,加上通过后续工程建设,最终可实现控灌5个乡10.15万亩土地,烟叶生产能力可由现在的8.5万担最终增加到30万担。收益最高的,当然要属烟农了,他们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6亿元以上。”会东县副县长汤忠国说起新马灌区水源工程,可谓是笑逐颜开。

该项目的建成,不仅仅可以解决当地群众的灌溉用水,它还可以为嘎吉、洛佐、新马、鹿鹤四个乡集镇和部分农村3.3万人解决供水问题。同时,该项目还将为因白鹤滩、乌东德电站建设而搬迁过来的移民提供充足的生产保障。

新马罐区水源工程是凉山州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最大的单项工程,是四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又一创举。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实施这一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标志着凉山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向着更高标准、更宽领域和更大规模迈出了新的步伐。

记者相信,水源工程完工后引出的水,顺着配套修好的水渠,不单是滋润了田地里的作物,更会流淌进老百姓的心里,温润着他们的心灵。

新闻推荐

会东供电公司:全面特巡除隐患

近日,国网会东县供电公司供电所员工徐跃军和同事一起冒着低温严寒走在春节保电巡线路上。自1月22日公司吹响春节保电全覆盖特巡号角以来,辖区供电所、变电站、电站员工齐动员,紧锣密鼓开展春节保电...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