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全家福 讲述我家60年的变化
2019年的合影。 1959年的全家福。 1996年的全家福。
几张
讲述我家60年的变化
文/图王仁刚
父亲今年80岁了,他收藏着一些照片,几张合影是他的至爱,因为里面讲述了我家60年的故事。
70年来,我们的伟大祖国经历波澜壮阔的飞跃发展,我家呢,也经历有史以来最好最快的发展。不论是衣食住行情况,还是精神面貌,都有巨大的变化。几张照片,凝固了几个时间节点的真实状况,可见一斑。
1959年的全家福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59年秋冬季,距今整整60年。拍摄地点是西昌城南街相馆的院坝,背景是长着茂盛藤蔓的垣墙。
照片中有23人,前排居中坐着的是我的曾祖母赵福元,她那时75岁。她头包青布帕子,穿着传统的右纫大襟衣服,面色凝重,双手伸展放在双膝之上,一双小脚穿着手工做的青布小脚鞋,十分醒目,传递着从旧时代走来的信息。
曾祖母左后方的几位是我的祖父、四祖父、五祖父和大公,他们那时四五十岁。头上包湖绉帕或戴遮阳帽,身上穿的是对襟衣服,这衣服钉的是布条缝制的疙瘩儿纽泡儿。因为是第一次拍照的缘故吧,他们脸上凝重而严肃,只有大公面带微笑,表情算是23人中最好的。
曾祖母右边是祖母、大祖母、四祖母、五祖母,她们也是穿着旧式右纫棉布衣服,头包帕或戴线帽,表情也很严肃。脚上是布鞋,早已没有人缠小脚了。
后排是父亲和伯父们。他们站得笔直,头上已经不再包传统的帕子了,戴遮阳帽或光着头。父亲穿着背带裤,看来在当时还很时髦,他那年刚20岁,正可谓风华正茂。两位大伯和三叔留着偏分的长发,似乎很帅很酷很拉风的样子。这发型,说不定曾被曾祖母不只一次的唠叨吧。
后排右起第1人,包黑帕披擦尔瓦的“黑客”不是我家的成员,是位彝族同胞,相馆偶遇,有缘同框拍照。
与祖母坐在前排的“小朋友”,是我的姑姑叔叔们,他们那时只有几岁十岁,而现在都已六七十岁了。
照片上,一家三代22人(三祖父家3人未参加)聚在一起,显得热闹——那时,我家是尔乌古村堡人丁最兴旺的。大家围着曾祖母,各有位次,体现出团结和睦和尊老爱小的家风。大家衣着朴素,但每个人都穿上了最好的衣服。那时经济条件有限,人们的生活习俗还保持着很多传统而故有的东西。
照片上,面带笑容的仅2人,占8.7%,精神面貌不是很好。那时人民公社已成立,进了公共食堂,大家对未来充满着期望。
1996年的全家福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6年的冬天。远嫁河北的大姐和姐夫带着侄女媛媛回来了,大家都高兴,于是在尔乌家门口的场坝上拍了这张彩色全家福,背景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和果树,远处是葱翠的松林和蔚蓝的天空,是用的一台汤姆牌“傻瓜”相机拍的,不甚清晰。
照片上,父母坐在中间,父亲抱着侄儿文鑫,母亲抱着丽涵,姐夫和大姐分坐两边。姐姐正在提醒坐在前排的侄女媛媛别忙着吃东西,可按下快门时,她正在说话。前排左起第一人是堂妹王艳,她背着手坐着,抑制不住自己的笑,眼睛都没能睁开。居中是侄女王芳,正在吃零食呢。第三排是大嫂、妻、小妹、小弟,第四排是我和大哥。
照片上共计15人,是由父母亲建设发展起来的一家子。
大家衣服式样多姿,色彩多样,既有新购买的衣服,也有自己打的毛衣,但已然没有自己缝制的衣服了。
大家表情都好,面带笑容的有7人,约占50%。
看到这照片,自然想到大姐们当年回来一次真不容易。那时攀枝花到北京的列车还没有开通,他们回来要坐40多个小时的车,舍不得买卧铺票,坐硬座,到家时脚已经肿了。而春运期间,更是一票难求。他们从西昌回北京时,在成都转车,排队几天都没能买到车票。带的钱将用尽还是走不了,只好从成都发电报给我,我连夜去成都把他们接回西昌,等春运过后才走的。
蜀道之难,令人铭心。还是现在好,可坐火车、大巴、飞机,还可自驾。火车票能提前预订,实名制堵了不法之徒的钻营空子。今年虽甘洛发生隧道塌方,去往成都的火车停运,但转乘大巴车依然很方便。
2019年的大合影
今年8月,我在河北承德兴隆县大姐家门前拍了一张彩色照片,用的是今年新买的莱卡相机。照片上共有40人,是来参加侄女媛媛婚礼的部分亲戚。其中西昌去的16人,兴隆那边的亲戚24人。
照片背景是大姐家的住房,背后是青山,山上有隐隐约约的铁栏网。那是京沈高铁打此经过,在山腹中打有隧道,为避免山石滚落而安设的防护网。
远赴河北喝喜酒,顺带在北京玩了几天,逛天安门,爬八达岭长城,游颐和园,参观国家博物馆,开了眼界玩得开心。坐大巴、坐飞机、坐高铁,增加了新体验,感觉很愉快。
照片上笑容灿烂者不少于38人,占比95%。
照片里面有故事。几张照片,把过去的时光定格在那里;睹照思昔,过往的岁月如在眼前,亲人的音容笑貌,依然身边。不经意的一比较,才发现一切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巨大的变化。
一个小家庭,尚有这么巨大变化;一个大国家,怎么没有壮丽辉煌的飞跃发展!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新闻推荐
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出发,越野车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了近6个小时,终于抵达位于大凉山...
甘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洛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