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一潭死水 博得一线生机 呈现一片希望 甘洛县新市坝镇鲁格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之路
用好用活优质资源和现有基础,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这是地方支柱产业培育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示范带动群众勤劳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甘洛县新市坝镇鲁格村,盘活闲置已久的高山淡水湖这“一潭死水”,充分利用跑马场荷塘、水果园、养殖场等优质资源,通过能人开发带动、经营模式转型,在困境中博得了“一线生机”,成功实现集体经济扭亏为盈、群众分红从无到有。同时,在合理的开发利用中,也呈现出了“一片希望”。
高山湖泊沦为“一潭死水”
鲁格村,地处甘洛县西北部,距离县城仅10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全村258户1058人,其中:贫困建卡户42户183人。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靠传统的种养殖业维持生计,交通条件和生产习惯限制了地区发展。
2016年9月18日,鲁格村海子坪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整合全村产业扶持金35万元、县农牧局下拨棚圈改造资金29万元,回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水塘等资源,建设了养殖圈舍,投放1000只鸡苗、200只鸭苗、100只鹅苗和20000尾鱼苗,建设以优质梨为主的果园20亩,并聘请1名村民管护,集体经济有了“实体”。2016年底,鲁格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率先从全县208个贫困村中脱贫退出。
由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养殖家禽成活率低,生态鱼也迟迟不见长大。到2018年底,鲁格村海子坪养殖合作社收入依然为零,没有收益不说,每年还要拨付管护人员工资1.8万元。海子坪湖沦为了“一潭死水”,集体经济发展局面十分被动。
转型发展博得“一线生机”
今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干部在每一次的大小会议上,都要讨论怎样才能利用好资源、发展好产业、切实保障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利益分红的问题。
3月份党建月会上,村支部书记木各热打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思路。这一提议得到与会人员的大力支持。
经过全体村民的充分讨论和公开竞标,最终由2001年退伍在家的阿木介哈拿下合作社承包经营权,每年交付村集体2万元场地租赁费(70%每月分给农户、30%留着村集体),按市场价收购合作社现存活物。阿木介哈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但需用劳务、农产品时必须“本村优先”。转型发展让全村人民看到了一线生机,实现了集体经济扭亏为盈、群众分红从无到有。
合理开发呈现“一片希望”
鲁格村,尔吉沙嘎文化传承地之一,村内每年都要在火把节期间举办达体舞群舞、赛马、摔跤、斗牛等庆祝活动;海子坪湖周边自然环境优越,空气质量绝佳;水果园梨树已开始挂果,绝对绿色有机无公害;果园林下养殖有生态土鸡、鸭、鹅;跑马村池塘更是风景秀丽。考虑到这些优质的资源,拿到经营权后,阿木介哈迅速进入规划设计,并找了两个合伙人,建起了农家乐,取名鲁格村海子坪生态农庄。
5月初动工,6月中旬建成。一个多月的时间,农庄在林间修建了5间特色竹房、烧烤棚、林间步道等基础设施,优化了果园采摘环境,美化了海子坪湖环境,开设有生态餐饮、品茶娱乐、休闲垂钓、徒步观光等项目。
“生态农庄的建设,解决本村8名村民就近就业,并优先收购村民的农特产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示范带动群众勤劳致富作用明显,也让群众和集体都看到了一片希望。”
木各热打对转型发展信心满满。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开设露营和住宿项目。同时,广泛动员群众把家里的空余房间整理出来开设民宿,让游客能亲身体验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生产生活;让农户在家里就能吃上“旅游饭”。
本报记者 宋恩
甘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