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农村交通建设铺筑脱贫致富快车道
走进甘洛县吉米、乌史大桥、两河等乡镇,通乡通村水泥路崭新宽阔,犹如一条条白色玉带,飘绕山间,穿越峡谷,横亘田间,通达千家万户。截至目前,甘洛县28个乡(镇)和227个建制村均有沥青(水泥)路开展护林防火宣传贯通。
甘洛交通“大动脉”日渐形成,“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发展理念正逐步得到印证。全县农村交通脱贫攻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
在吉米镇呷洛村,水泥路纵横交织,连着每户人家,进出便捷,条条通村路成为当地人眼中名副其实的致富路、产业路。
“现在和原来大不一样了!原来老百姓出行难,不知道外面什么样。现在老百姓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买汽车、摩托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原来村里农副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文明乡村、美丽庭院焕发着幸福乡村的新气息。”呷洛村村支书娄格木机细数着通村通社水泥路给村里带来的诸多变化。
在群山环绕、被誉为大渡河大峡谷“悬崖村”的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山腰上的“天梯”和羊肠小道与宽阔的通村硬化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我们去乡上办点事或者去乌斯河镇赶个场只能依靠双手,顺着几乎垂直的陡岩和树藤,像猴子一样在悬崖上爬上爬下,而且要步行3、4公里到大路(国道G245)上才能坐上车,赶个场、办个事主要靠步行,运送东西也只能靠人背。现如今家门口就能坐上车,遇上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成熟的季节,在家门口就有上门收购农产品的商贩,真正是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说起农村交通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二坪村支书铁拉阿木喜上眉梢,兴奋地说:“现在路通了,村民家家买了摩托车,有小汽车、农用车的人家也不少,出行、运货方便多了,老板也愿意进村收购农作物和牲口,老百姓再也不怕东西卖不出去了。”
呷洛村、二坪村的交通变化,只是甘洛县加快交通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随着交通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路网织密,越来越多的村子像呷洛村、二坪村一样,从闭塞的环境中走了出来。
近年来,甘洛县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县域内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县道、乡道、村道实施了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安全通行保障能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越来越多群众走上了安全路、放心路。
路畅业兴助推脱贫致富
团结乡挖姑录村,由于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这里种植的梨子、核桃品质不仅在大山片区,乃至全县都较为有名。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种植的农特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
现在,在挖姑录村整洁宽阔的通村道路两旁,村民种植的成片梨子树,看起来格外惹眼。“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水泥路通了,我家的梨子往外卖就不发愁了。”张大哥高兴地说。
看到全县道路畅通后,村民种植农特产品和中药材收入不错,一直在外地打拼的石海乡古文村村民马晓燕放弃每月近万元的打工收入,回到家乡,在阿嘎乡流转了1500多亩土地,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樱桃、苹果、李子等水果种植。
“目前,我种了近1500亩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水果,还成立了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今年营业额能达到1000多万元。”正在蔬菜种植现场忙碌的马晓燕说,主要还是乡村道路的硬化,运输方便了,不然也不敢这么大规模地种植蔬菜。
未来,马晓燕打算利用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家乐,让全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路通自有财富来”。如今,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已成为甘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道路的通畅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商贩们上门收购农副产品;农村群众不再担心产品滞销,热情高涨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文/图 施建华
新闻推荐
原滋原味的小猪儿坨坨肉。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香嫩爽口的小猪儿肉。本报记者钟玉成摄在大凉山,彝族人从古至今...
甘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