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学会普通话 到了北京也不怕”

凉山日报 2019-03-01 08:13 大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朗朗读书声从石海乡则俄村幼教点传出,稚气未脱却又清晰响亮。

初春的甘洛,万物复苏。莽莽大山之间、彝家村寨之中,灿烂阳光,红旗飘飘。

教室里,小朋友们正跟着老师朗读诗歌、做游戏,用标准的普通话同老师开心地互动。很难让人相信,就在这个幼教点上,42名学生全部是彝族,绝大部分孩子的父母不会说汉语。

与则俄村一样,在甘洛县,类似的幼教点有211个。

在距离甘洛县城56公里外的眉山村,安置小区内,幼教点格外亮眼。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在这里彝族小朋友们大胆自信地说着普通话。可以说这个深山环抱中的幼儿园比起县城的幼儿园来也毫不逊色。

“娃儿爸爸妈妈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还没得两个小孩说得好!”眉山村老阿妈石叶莫说,她的两个孙儿能在幼教点上学,多少显得有些自豪。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孩子爸爸小时候,到几年级都不会说汉话,在外打工吃了很多亏。孙儿们能够早点学好普通话她也很高兴。

健谈的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过年的时候,在外打工孩子爸妈的回来都说,咋个幼教点这么好啊!”

据所在乡阿尔乡副乡长阿木医生介绍,眉山村是一个移民安置村,全村470多户全部是移民搬迁户,80%以上的村民是建卡贫困户。来这里上学的幼儿入园时基本只会讲彝语。对于出生在彝语语境中的孩子而言,幼教点教授的普通话实实在在地架起了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为义务教育打下基础。

无独有偶,去年12月,甘洛县坪坝乡松树村幼教点的两名彝族小朋友来到北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普通话与外人交流、畅玩北京,检验了一次“学前学会普通话”成果。离开北京的时候,孩子们开心地重复着一句话:“学前学会普通话,到了北京也不怕!”

文/图 本报记者 何万敏 汪福顺 苏勇 李邦勇 张祺

新闻推荐

凉山仲裁委员会公告

【2019】凉仲案字第1号高明安(身份证:513435197202100613):本委受理的申请人凉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甘洛支行与你...

甘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