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笔西昌彝学院 □马黑尔哈

凉山日报 2017-06-02 08:48 大字

引子

邛海湖畔,泸山脚下,西昌彝学院掩映在翠绿丛中。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好一个求学治学的圣地哟。

我的作品集《大山的儿子》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专程去赠书给西昌彝学院时,我说我要就此封笔了。博士表妹罗明英教授却说:封什么笔哟,师弟师妹们还巴望着你笔走西昌彝学院,为我们的发展、进步鼓与呼哩。

(一)

于是乎,国家二级教授、《中国教工》杂志2005年总第354期封面人物阿牛木支第一个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国字型脸,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好一个彝家武士型帅哥的形象。

然而,与他交谈时,那文雅的气质又分明告诉你,多年的拼搏,如今的他已经是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了。他还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劳动模范、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哩。

这些年来,阿牛木支出版、翻译、编著作品达20部之多,发表论文100余篇,教育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奖项达9个,其中《当代彝文文学研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彝族克智译注》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主持教学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还是省级精品课程《彝族民间文学概论》的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彝汉双语系列课程”的带头人哩。

有行家这样评价阿牛木支:他既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也是一名不平凡的教育模范;他忠诚于党的民族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着民族教育发展的美好明天。

西昌彝学院院长何刚给我的印象,是大忙人一个,每每重要场合,大型活动,他都要披上那洁白的甘洛式擦尔瓦(彝族披风),衬托出他那古铜色的脸庞更加光彩照人。

何刚1989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彝语言文学专业。他讲起话来很有磁性,字正腔圆的双语教学很受学生欢迎。

在20余年的教学与科研中,他先后担任了《现代彝语》、《当代彝文文选》、《彝族民间文学概论》等6门彝汉双语双文课程教学任务。

其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篇,主编出版《现当代彝文文选》等8部教材;科研成果“高校师范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主持建设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

由此,何刚院长、教授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何刚的彝汉双语教育教学、管理很有特色:紧扣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使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从传统单一的彝语言专科专业,发展成9个本科,7个专科,本科涵盖文、理、工、管、农5个学科门类。

西昌彝学院形成了一个勃勃生机的景象,目前,在校生规模达1298人,创下了全国类专业人数之最,何刚院长率领的团队,通过“跨学科、小批量、滚动式”的招生模式和“订单式”培养大小凉山***急需人才的方法,培养出3221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施展才华的舞台。学院还输送了46名硕士、3名博士生。

在每进必考的当下,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4%。据调查,彝学院毕业生有这样的特点,文明、有朝气、善于进取。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好用,而且越用越好用。这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业绩哟。西昌彝学院已经成为培养睿智性、聪慧性以及精通彝汉文化的“双语”干部的基地,同时也成为凉山栋梁性民族干部的摇篮。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洛边木果来到我的眼前:他个头不高,长得斯斯文文,说话也是轻言细语。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激情似火,他是一位深爱着本民族的学者、教授。

采访中,他动情地向记者透露了一条含金量很大很重的信息:“没有老前辈赵明先生,就没有过去的彝研室,现在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没有老前辈赵明副校长就没有过去西昌师专的彝文系现在的西昌彝学院。”

洛边木果还告诉我,彝研中心的专家、学者和赵明先生的家人已经整理编辑并正式出版了赵明的遗著《凉山彝族哲学研究》。书出版不久,还在邛海宾馆举行了隆重的研讨会,深情缅怀了凉山彝族第一代哲学家赵明先生。

(二)

2017年4月,正是大凉山满山花儿盛开的时候,四川省委原副书记、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冯元蔚作序的赵明先生的《凉山彝族哲学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研讨会在西昌邛海宾馆国际会议大厅隆重举行。

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保山学院、西昌学院、西昌彝学院的专家、学者、师生共聚一堂,共叙现有千万彝族人口的悠久历史文化,共谋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

大会发言的安排,也有我这位杂家,高级记者、州文联副主席、州彝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很早以前我就认识赵明先生,他那典型的鹰勾鼻、头顶少发、光亮的瓜子脸,活像前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里的那个卫队长。

彝名叫阿撒土日的赵明先生,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专业的他,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共凉山州委党校、西昌学院就职。

人生之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是赵明先生一生的追求。

赵明先生的彝族哲学课讲得很精彩在业内人士中传开,当年还很年青的彝族学者马尔子专程到中共凉山州委党校听取了赵明先生的授业解惑。好学努力上进的马尔子也成了赵明先生的知音,成为了凉山民研所所长,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民俗专家。

马尔子动情地告诉我:当年,赵明先生创办西昌师专彝文系是很艰难的,可谓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然而,白手起家的赵明先生说:“我身后有数百万彝族同胞,一人出一元钱,我也要把彝文系办起来!”

说话风趣、幽默且闪烁出智慧的当今的西昌学院副校长曲木伍各教授回忆:当时,在赵明先生的带领下,他和同事罗洪瓦达成了跟班,时而上省城,时而进北京,在伍精华、冯元蔚、孙志强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阳光”厚爱、“雨露”滋润下,西昌师专彝文系进入了国家教育计划的盘子。从而才有了西昌学院在大小凉山最具影响力的西昌彝学院。

(三)

出版过10部文学作品集的彝族谱牒学者丁长河告诉我,赵明先生是马黑家族的。我说我应感恩这位长老,他创立了凉山彝学会,任第一位会长,如今经原副州长巴莫尔哈之手到了第六届,传到了在多个岗位任过一把手的从地厅级岗位上下来的谢宇才手中,谢会长把个彝学会搞得风车斗转。他说:“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发展在教育,未来更是在教育。”真是掷地有声。

赵明先生创立的彝研室,现发展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这些年来为各大专院校仅论文评审就达到千余件并从中选出320余件立项。彝研中心还举办了15次全国性的研讨会哩。

参加赵明先生的《凉山彝族哲学研究》研讨会,让我高兴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见到了很多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师弟曲木铁西。如今的他已成长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副校长了,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民族大学的第一位彝族校级领导。正因如此,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副州长赵勇在秘书长卢强的陪同下,在邛池湖畔专程看望了他。

曲木铁西是代表中央民族大学,领队专程来到西昌参加赵明先生的《凉山彝族哲学研究》研讨会的。他认为,赵明先生是我国彝族哲学领域研究的奠基者,著名彝学专家、教学家。赵明先生的一生,对彝族文化的交流,对彝族文化的研究,对彝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在发言中的一个插曲,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前些天我在一家足浴中心,认识了一个打工妹,一眼看上去就知她是彝族,可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她的浴足推拿技术非常娴熟到位。摆谈中,我读完了36岁就有了4个娃儿的打工妹——阿尔伍勒嫫走过的苦、辣、酸、甜之路。

7岁那年,母亲送她去上学,报了名,要交15元的学费,母亲却拿不出这点钱。就这样小伍勒成了文盲。

每一天又每一年,洋芋汤汤、汤汤洋芋,过了一年又一年,年不满18岁的伍勒嫫嫁人了,一个“穷”字压得她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后来,聪明过人的伍勒嫫携丈夫的姐姐和妹妹一道,加入了百万彝人沿海沿疆打工大军。

族人告诉她,想要多挣钱就得学一门手艺。学足浴技术是来得最快的活路。于是姐妹三人进了一家足浴中心,拜师学艺。然而,不到一个星期,伍勒嫫的双手酸痛得连饭碗都拿不起来。

当伍勒嫫要打退堂鼓时,师父的一句话刺激了她,“我教过的徒弟很多,就没见过你这样吃不得苦的人!你走吧!”

想着自己远在凉山的4个孩子,含着眼泪花儿的伍勒嫫决心一下,留了下来,慢慢的,姐妹仨的浴足推拿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通过考试,3人都到了高级技师的水平和要求。工资要涨一大节哩。

然而,一道难题摆在了姐妹3人的面前,大字不识一个,写就更不用说了。狠心而又好心的师父把她3人关进了一间屋子,每个人写不出“高级”和自己的名字,就不准出来,不准吃饭。

“这就是没有文化的下场”。伍勒嫫对我说,自己没有文化现在是没有办法了,但决不能再让自己的子女今后没有文化了。姐妹3人回到了凉山,在西昌一家足浴中心上班了。伍勒嫫说,小女儿今年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她要像城里人一样,娃儿教育从幼儿抓起,不能落后在起步上!

尾声

会议还特意安排了一批西昌彝学院年青的学者发言,肖雪副教授那一口流利的英语,那声情并茂流畅精准的阐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当无数个肖雪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出现在西昌彝学院时,凉山民族教育事业的发达兴旺还会遥远吗?

新闻推荐

西南民大、四川民族出版社雏鹰书院在甘洛挂牌

本报讯近日,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跪乳教育、经典传承”教学点、四川民族出版社彝文出版中心“唯彝出版”图书捐赠点雏鹰书院共建挂牌仪式在甘洛县胜利乡中心小学校(斯补边民小学校)隆重举行,西...

甘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